第61章“昨天晚上,我和段冬阳睡了。”
长明不喜欢说话,喜欢做梦。
据他妈张女士回忆。
长明这只闷葫芦,还是小蝌蚪的时候,就比别的蝌蚪机警,游得又快又准。
不声不响打破杰士邦花几个亿打造的固若金池形象,成为那百分之三的漏网之鱼。
这个奇迹也注定了,这颗闪亮的胚胎,有着与众不同的好胜心和执拗。
他出生的时候,张女士在开会。
随着高亢的一声哭泣,周围摸鱼的同事,比她这个亲妈更早发现亲儿子的出世。
当时苏长明的小脑袋磕在地毯上,可是送到医院,医生竟然说丝毫没有划痕,跟新的一样。
你就说这小子生命力多顽强吧。
后来的事实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这个意外之宝,张女士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美好,毕竟那时候她的事业正走向辉煌。
所谓双喜临门,这个活生生的喜,暂时被她抛之脑后。
银行卡里那串冷冰冰的数字,才是她真正的宝贝。
非常不凑巧的是,他爸苏老师,现在是苏老头,也是这么想的。
家里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子,固然叫他欢喜,可是成为爸爸只是他的理想之一,
成为某项技术之父,才是真正追求。
于是苏长明六岁前,基本上没有父母陪伴的记忆,身边流水一般来去的,是各个陌生的保姆。
他经常一个人,不,一个娃娃待在家里。
有很多时候,苏老师掏出钥匙开门,心里还在想着实验室的陌生数字,听到屋内尖锐的哭喊声,才心一惊。
坏了,又忘记送饭了!
打开门,好小子,还活着呢。
很好。
到了六岁,他们也就不操心了,这种情况越来越少。
因为苏长明上小学。
可以自己买早点,自己上下学,自己温习功课了。
这小子也争气,遗传了他们的智商,门门功课都是第一名。
他们却不由得怀疑当年那个疏忽,是不是给儿子带来一生的创伤?
分明他和他妈都没有肥胖的困扰,为何苏长明日渐横向发展?
他总是抱着薯片,呆呆的,不说话。
他就好像另一袋薯条的分身,无论你是戳他,还是推他,所得到的回应,不过是一串乱码的哼唧。
这引起夫妻两人的焦虑,这样带出去,叫同事们学生们发现,可怎么办,多丢脸。
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引导他说话,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苏长明逐渐敞开心扉,终于在某一天清晨,完整地说出了第一句话。
他的面部肌肉抽搐,费劲而艰难:“我我我我要去公园公园玩玩爸爸爸——”
发现儿子是结巴,或许比发现他是哑巴强。
丘吉尔小时候还是结巴呢,说不定他们的儿子以后会当总统。
夫妻俩失去兴趣,一哄而散。
苏长明重新回归孤单,这一次比之前更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