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喧嚣之外的意思 > 第二章 未必(第1页)

第二章 未必(第1页)

在正式开学、球队集结前的几天里,徐凌成了德州理工学院篮球馆里最早到来、最晚离开的幽灵。

他会在空无一人的球场进行最基本的运球练习,着重感受着增大后的手掌对篮球无与伦比的掌控力;以及身高提升后降低重心的全新节奏。然后,又用大量的跳投来重新校准自己的“瞄准镜”。他站在前世熟悉的各个投篮点,一次次出手,仔细体会着因臂展和身高变化而需要调整的发力方式与投篮弧线。

几天下来,一种清晰的、令人兴奋的感觉逐渐取代了最初的生涩。

徐凌能感觉到,自己越来越适应这个全新的身体了。

※※※

新世纪以来,姚眀、诺维茨基、吉诺比利、帕克等诸多外籍球员的出色表现证明了美国境外同样培养得出世界一流的篮球运动员。

NBA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的全球化,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选材全球化。。

早几年,NBA的管理层甚至也犯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毛病,宁可无视那些了解较深的本土大学运动员,也要挑选那些看起来有天赋,但基本功完全是毛坯的外国球员,由此喜提一张又一张“谢谢惠顾”的彩票。

NBA的选秀池面向全球,NCAA的招募工作也开始转向海外,尤其是那些本土招募工作不利的中等学校。

比如,徐凌的学校——德州理工学院。

TTU的篮球项目是孱弱的,历史上的最佳成绩是甜蜜十六强。

印第安纳大学的传奇教练鲍勃·奈特因在校园内给一个并不礼貌的学生上了堂“礼仪课”后,触发学校的零容忍⑴条款被学校解雇。奈特因此休息了一年才再次出发,接受了TTU的邀请,成为了德州理工学院的主教练,并在过去的五年里三次打进疯狂三月,并于2005杀入甜蜜十六强,追平队史最佳成绩。

但这就是全部了。

对TTU来说,这是很好的成绩。

对奈特则不是。

对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便已赢得校园篮球的一切荣誉,并率领美国队赢得奥运冠军的教练来说,甜蜜十六强是苦涩的。

奈特不得不承认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用“来到我的学校,我会确保你的儿子带着学位离开校园”来说动那些少年天才的家长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学位”对准NBA球员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只想尽快进入NBA赚大钱。

这是一种旧时代与新时代的矛盾。

如果奈特固执己见,那么他就不可能招募到愿意承诺在大学打三年乃至四年的顶尖球员。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顽疾,TTU的招募重心必须一部分转向海外。

而这就是徐凌和他的家人选择TTU的原因。

TTU的学术在全美大学里属于中上水平,还有奈特这样的传奇教头,不仅教孩子打球,还会教孩子做人,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达不到标准就不能打球,多好啊?这么好的导师,哪怕真有被掐脖子的风险也值了,对吧?

又是一年开学季,在经历毁灭性的2005-06赛季之后,TTU急需重整旗鼓。

“教练,今年的菜鸟成色如何?”

球场上,一名正在做伸展运动的大四老将询问助教。

“我相信这届新生里会有人成为球队的未来。”那助教的话语中并没有多少自信。

提问的老将戏谑地说:“我希望他们比去年那帮混蛋更有骨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