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就算谋反殿下还是爱我 剧透 > 第43章 离京3(第2页)

第43章 离京3(第2页)

但是管理大理寺日常工作的大理寺少卿可是文职,并且除了繁琐的大理寺的工作,作为梁家长子,平时与其他士族子弟的应酬也不少。居然还能抽出那么多时间骑马,手上的有些茧子可不是骑马能磨出来的。

又颠沛了好几日,才终于摸到了庆州的边缘线。

从灯火璀璨富贵迷人的汴京,一路到了荒凉破败了无人烟的庆州。

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周围的房舍从光鲜亮丽簇拥成一团,变成灰瓦土墙,走好一段路才能看见一个。

景色更是越来越差,地面的土地都龟裂开来,长着青黄不接的野草,连道路边上的树木也落光了叶子,光秃秃地立着,看着好不苍凉。

最开始停车修整的时候,易殊还会搀扶着疲惫不堪的赵岩下马车走两步散散心,缓解一下颠簸带来的眩晕感。靠近汴京的风景倒是别有一番风味,红砖绿瓦,青山绿水。

而这到了庆州附近,估计是越看这一片荒凉之地越是心烦,连赵岩都不愿意下马车了,安安静静地在里面坐着,良久,才喟叹出一句:“繁华过眼皆成幻,贬谪荒凉始觉寒。”

无论心中怎么想,既然已经在路上了,总是还得向前。

终于紧赶慢赶在离京第五日的日落之前,一行身心俱疲的队伍终于远远地在一片黄沙之上,看见了一面迎风飞舞的画着长蛇的旗帜,是代表石家军的旗子。

下面像小树般守着几个士兵,看见远方的一行车马,连忙就有一个往军营跑去。

不多时,等梁文谨他们行至长蛇旗跟前的时候,西北驻军的总兵官终于带着人前来迎接他们了。

为首之人穿着和身旁亲卫几乎毫无差距的简陋盔甲,若不是身上自带的严重的杀伐之气和腰间的一枚象征身份的令牌,很难看出这是管理整个西北驻军的总兵官。

虽然不在乎同自己同行的京官是谁,但驻军的军官是谁,易殊还是派人调查了一番。

此人名叫石忠,这个姓氏很敏感啊。当年驻扎此地却全军覆没的军队统领也姓石。但这位总兵官原名并不叫这个,他本命叫张忠,并不是石家的后人,是隔壁沧州一户普通农民家的儿子。

当年石家军全军覆没以后,庆州开始的十几个相邻城池全部失守。西夏军队长驱直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丝毫没有放过手无寸铁的百姓的想法。

屠戮这一带的时候也没想过放过沧州,朝堂紧急派重兵支援,甚至黔安王也率兵出征,才终于让杀红了眼的西夏铁骑止于沧州之前。

即使当时还没有打到沧州,那种恐怖的氛围却也已经足以恐吓威慑到沧州的百姓。更何况附近的百姓血缘关系很近,隔壁州说不定有多少姨舅之类的,全部亡于西夏人的弯月刀。

当时张忠已经及冠,心中充满了对西夏的仇恨,他原本也是准备跟着父母种地为生,但西夏军队入关以来,他从军的两个哥哥都再也没有回来了。

他便不顾阻拦,义无反顾地从了军,没权没势,他一步一步从向来是肉垫的前锋做起,硬生生地以血肉之躯为自己杀出了一条路,成为了现在的总兵官。

即使是在京城中人人嫌恶的穷乡僻壤庆州,没有身份没有靠山走到现在的位置也不见得是多简单的事情。不知道是多少个日夜穿着血衣作战,又是多少次退兵以后咬着牙擦拭伤口。

虽然现在只有四十几岁,看起来却比这个年纪沧桑很多。常年在烈日风沙的侵蚀下,皮肤都泛着红黑色,边境的风呼啸着在他脸上割出一条条深纹。

石忠这个名字,是从他从军开始就改了。据打听到的消息,说是石家军满门忠烈,不可无后,他便冠上了这个令他敬佩的姓氏。

易殊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那个魁梧的军官,心道,如果这些传言准确,那眼前这个人,恐怕会恨死自己,毕竟当年的罪名到现在还没洗清。

不等他再思考,梁文谨已经带着他们一行人向石忠双手合十,然后上身微倾行了一个揖礼。

京官只是朝廷派给驻军的助手,不管心中地方官和京官的差距有多大,到了地方,总兵官的身份就是比派下来的高。

石忠瞪大的眼睛一眼看到了为首气度不凡的梁文谨,然后很快压着他的肩膀和他寒暄:“这位大人气度不凡,想必是梁都御史的长子。”

常年在军营的行事粗俗,梁文谨虽然心中不满,但是却也没有推开对方的手。

他脸上笑意不变,嘴上却是说道:“在下朝中派来的经略使梁文谨是也,以后与石将军共商军事,是文谨之幸。”梁文谨心高气傲,自然不愿意一辈子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

他向来处事圆滑,也不会让石忠下不来台,便继续道:“石将军长我十岁,战争之事文谨一窍不通,还要多靠将军指点。”

两人你来我往互相谦虚了一阵,两边的士兵都已经被风吹得面露苦色了,石忠才堪堪想起这里还有其他几个京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