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就算谋反殿下还是爱我 剧透 > 第94章 宫宴(第2页)

第94章 宫宴(第2页)

恭亲王坐得也不算太远,他们夫妻二人打扮得也颇为隆重,身侧还有李禛。李禛倒是兴致缺缺,似乎是对宴会提不起兴致,他如今也算是出人头地,传言不受恭亲王待见,也不知如今是怎样的光景。

如今黔安王畏罪潜逃,自然不会再来参加宫宴。先帝骁勇一生,一共诞下三子。如今长子李训虽身处地位,但龙体抱恙。幼子黔安王犯下如此滔天罪过,只怕回来也没有好下场。如今康健的倒也只剩下恭亲王,不过还得夹着尾巴做人。

皇家亲眷过后便是当朝权臣。就算前段时间朝廷来了个大换洗,座上还是有不少熟悉的面孔。

太子三公并不喜欢易殊,但他们在培养殿下这件事上倒是有功无过。总归不会成为挡路石,易殊也并不在意。

再一挑眼,便看见了天监司监正温逸。入仕四十余载,易殊从未关注过他,只听其人从不站队。唯一的坊间八卦便是温逸花甲之年仍是无儿无女,怕是不举。

但办事上有条无紊,挑不出错。易殊从始至终没和他打过交道,也不清楚他的为人。

随先帝开创盛世的世家有好几个,除去已经倒台的宁北侯易家,还有三家。长辈为中书令的林家处事低调,后辈大多远离官场下南洋去了,他们的立场倒是捉摸不透。原本风头正盛的卓家倒是被郁苛狠狠连累了一波,不过幸好只是卓家的远房亲戚牵连其中,卓老爷子老当益壮,尚有余力断尾自保,不过凡是牵扯到谋逆又哪是容易解开纠缠的,废了不少力气,元气大伤。

最后一家便是易殊比较熟悉的梁家。原梁老爷子不大爱出门,估计是受不成器的孙子影响,还是来撑撑场子。只怕他并不知道梁文谨已经弃暗投明,毕竟梁文谨这般要强,估计也不愿意让家中长辈知道他受制于人。梁文谨平日里就讲究,今日更甚,绛紫色的官袍穿得服服帖帖,他在官场贯来如鱼得水,今日更是见谁都称兄道弟。再看他身侧的梁文慎,空有一副皮囊,与他哥哥真是天壤之别。不过这样的大家族,有一个像梁文谨这般能当家的长子便已经能保家族万古长青了。

大圌武将在朝廷上的发言权不如文臣,王琼自身又极为避世,非必要几乎不抛头露面。这一点倒是像极了当初易家,不过由于宁北侯的地位终究比如今的王琼高上不少,所以即使当初如此低调,也还是树大招风,而王家目前还没有这般惹眼,至少可以安稳度日。王延邑驻守琼州四年,早已不复少年时喜欢穿着显目的红袍招摇过市,如今沉稳不少,规规矩矩地穿着锦袍,额前碎发也被一丝不苟地束在发冠里,身上那股混劲也没了。

他此行有功,今日少不了到殿前受赏,还是低调些好。

易殊倒是很久没看到王延邑的母亲了,如今一见,果然是记忆中极为温婉的妇人。同对王琼的不满不同,小时候王延邑每次提及母亲都会露出笑意。易殊以前总是担心王延邑会因为王琼的棍棒教育走向极端,后来偶然遇见了他母亲,终是放了心。

正巧王延邑也瞅见了易殊,趁着周围人没注意,没正形地将腰间的一颗曜石拽下来,隔着十尺掷了过来。易殊迅速伸出两指夹住‘凶器’,唇语回击称要把证物交给昭宁审判。

隔着人群,王延邑假装妥协求饶,易殊失笑着撇开目光。其实五年也好,十年也罢,王延邑一点都变不了,一直是小孩。

殿中文武百官几百人看得眼花,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毕竟朝廷风云诡谲,今天桃花开,明日梨花开,谁又说得准。

李训举金盏饮过屠苏酒,群臣跪受,宴便正式开了。

过了朝贺和进献,宴会便真正以玩乐为主,歌舞升平,行酒令和宴间游戏层出不穷,往时李训开宴象征性待上个把时辰便因身体先行下场,左右也只剩游乐,留石凌云和李自安来把持也绰绰有余。

不过今年李训像是兴致不错,不曾有提前离席的想法,难得他如此,石凌云手持金樽微微颔首:“陛下今日好兴致。”

李训不知醉没醉,也笑着道:“天下海清河晏,皆是母后的功绩。儿臣,也当敬母后一杯。”

朝臣看热闹不嫌麻烦,纵使知道太后皇帝不合,只要宫宴上不撕破脸皮便是好的。虽然没人开口说话,但目光倒是不约而同地往高台望去。

“愿饮此醴,永绥皇祚。”石凌云左手以袖掩唇,扶着金樽一饮而尽。

李训也举起酒盏,抬头欲饮,却被不知何时走上台前的李自安拦住。李自安向着石凌云恭敬道:“父皇不宜饮酒,不如安儿同皇祖母共饮如何?”

石凌云面不改色地扫了眼神情严肃的李自安,半响突然笑了,漫不经心地点点头,抬眸道:“安儿有这份孝心,本宫倒是很欣慰。”

李自安不再多言,举杯将酒咽下,便颔首道:“孩儿便先下去了。”

易殊望着自家殿下轻蹙的眉头,偷偷唤过追云,让他替自己看着春桃。

礼官突然扯着嗓子道:“奉上谕,呈‘梨花枪’,天朝绝技,群臣殿外共赏。”

【??作者有话说】

宴会流程这些是有参考的,座次稍稍看了一下参考,但是没什么根据,是我随意的不要相信。

可不可以去看我约的稿,真的特别好看[好的][好的][好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