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就是她和妈妈都是女的,爸爸这个一家之主都原谅了,她们还能不原谅吗,深究起来无非就是重男轻女。
她爸爸无疑是爱她和妈妈的,也不重男轻女,从他从没说过要生二胎就能看出来。
但他还是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种想法的影响,所以他这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至于爷爷奶奶,她也很了解他们。
奶奶一贯是听爷爷的,而爷爷最爱面子,还总喜欢各打五十大板,看似公平,实则就是偏心。
他们两个人一个偏心小女儿,一个偏心大儿子,而她爸爸和大姑就是给他们奉献牺牲的垫脚石,前世也是这样。
她记得大概是在她7岁那年,爸爸妈妈关了店铺,用他们这些年开店赚到的钱,又东拼西凑借了点,来爸爸的村子里办厂,做的是一些小饰品之类的。
刚开始不太容易,大家也不看好,但是后面走上正轨,慢慢地开始能赚到钱了。
一开始借钱的时候,爷爷奶奶借了3000,大姑借了3500块。
大伯大伯母都是老师,每个月的工资都有1000多,不像大姑和爷爷奶奶都是乡下种地的,但也只借了3500。
爸爸说算他们投资的,赚了钱给他们分红。
后来见真的能分钱,大伯他们就说要再投钱进来,还想参与管理。
接着小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又好高骛远,看不上普通的工作。
爷爷奶奶就和爸爸说让她去厂里帮忙管钱,家里人总比外面招来的人放心。
爸爸本来还想让大姑也进来工作,可是她说她不懂做生意,每年能分到钱就已经很好了。
就这样爸爸妈妈的厂子蒸蒸日上,扩大生产,又开始在村子里招人。
她还记得生意最好的时候,爸爸真的是意气风发,在村子里走大家都喊他张老板,都想进厂里工作。
可惜好景不长,村子里有些没被招进工厂里的村民心怀不满,总是去举报说工厂破坏环境。
其实那时候其他地方也有很多人在村子里办厂,加上他们村子也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又是小厂子,没什么人来管。
但是有人举报就不一样了,真的较真起来哪哪都有问题。
同时厂里又爆出产品质量差的问题,货被客户退回来了。
爸爸妈妈查了之后发现是大伯他们私自换了其中一个原材料的供应商,就为了拿回扣。
要在平时,事情虽然严重但也能解决,先把质量好的商品发给客户,这些差的收回来返工就行了。
但刚好碰上举报的事,被多次勒令整改,种种原因导致客源不断流失。
屋漏偏逢连夜雨,工厂里的资金周转不开了,妈妈发现是小姑出了岔子,把打给供应商的钱搞错了。
1万打成了10万,把厂里的流动资金全给付出去了,对方不肯退钱,只肯发货。
可是客源都没了还要这么多材料干嘛?种种困难导致工厂开不下去,厂里的人得知纷纷来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