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把政策,把时事中的问题一一列出,领导人的错误和漏洞分析到位,说半天都是现实社会有问题,周围的人有问题,混的好的,同学也好,同事也好,都是他妈运气好,或是拍马屁到位,或是凭关系,能干的人都被栽了。
时间一长,他自己都习惯了这样的理由,完全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一切都是别人造成了。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林加的原因,如果不是她刚好怀孕,她担心家庭经济,他肯定会继续在外打拼,不用灰溜溜回到单位,弄成这个样子,如果她继续支持,那么多朋友,外面那么多机会,他肯定能抓到,根本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男人一旦陷入事业不顺的桎梏里,人生就开始了恶性循环,彻底沦入“借口”性格,永远是别人的错,以此来慰藉自己不能面对的失败。
似乎只有通过别人的原因来避免面对自己的问题,能力不够或脆弱是任何一个男人都不愿直面承受的。
这类人也容易失去再度振作和站起来的动力,他们没机会去找问题,调整自己,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向重新开始。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需要智慧,勇气和坚韧。可惜,鹏飞就是这类人的代表。
这样的心态延续到了家里。对女儿他也容易生气,因为女儿不爱听他的牢骚,他一开口就拖泥带水一堆理由,分析和指责,女儿受不了,跟他还上几句嘴,不小心溜出几句看不起的话,引发他暴风般地发飙。
长到叛逆期,女儿干脆选择无言地抗拒,很少和鹏飞交流,和林加的话都少了,偶尔谈话,也是‘哦’两声了事。
女儿如此,老婆更让赵鹏飞不舒服。应该是个性要强吧,林加工作一直很有干劲,事情搁在那,公司一堆员工在那,行业竞争如此激烈,在那个位置只有用力向前。
环境和性格促使林加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在这列正能量方向的列车上,林加拥有了更多的能力,更强的动力,家里的开支基本依靠林加,生活中的状态他们两人相反而行。
一般男人对老婆的努力和成绩总不那么欣赏的,如果男人的事业不如意,那老婆的成就不是欣不欣赏,而是极为不舒心了。
家庭也需要平衡,两个人的力量,成就和包容力的平衡,特别是收入的平衡,如果他感觉不平衡,必然只有在家庭事务和交流中踩踏和贬低对方,赢得自信和自尊,事业不顺,收入微薄,自卑这种糟糕的情绪如野草般蔓延滋生。
赵鹏飞的指责越来越多,炒菜如何糟糕,方向感如何差,判断事务的逻辑如何不对,家庭中大小事上一有争执,都给赵鹏飞找到不高兴的由头。
吵多了,林加几乎崩溃,她本来就不是个温柔俯首的女子,这么多年的工作历练,她有自己的一套观点和方法,没法去听从赵鹏飞的各种建议,也不容易俯就他的观点,争执从来不能在一个频道上解决,成熟的个性是鹏飞当年看上的,也是他如今怨憎的。
困顿之余,她常常翻阅杂志上关于情感婚姻家庭问题的热线咨询,有一阵子很是沉迷在木木专栏,每看完一次问答,都觉得自己找到了线索。
有一段话简直让林加豁然,心理学大师詹姆斯说,“没有哪一部分人比无望的失败者更能理解人生的金光大道或独木桥之间的差别。他们中有感伤者,酗酒者,阴谋者,无所事事者等,他们的生活是知识与行动之间的长期斗争,他们对理论完全明白,可从未使自己的性格坚强起来。”
是啊,鹏飞明摆着就是不行动,窝在原地挂个名头,管他怎么难受,出去时说起还有面子,让他辞职干点什么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也不想开口去给朋友打工,做惯了办公室,去干什么都觉得掉价,就这么窝着。
窝着自己舒心点也好,可是又不甘心,于是感伤,埋怨,变得越来越狭隘,暴躁。
林加按着书上获得的自我启发,好好的做了一番自我反省,尽力收敛自己的脾气和个性,站在鹏飞的角度她写了长长一段话,把问题,症结分析,可以努力的未来,两个人互相理解和包容的方式细细的诉说了一番。
平日里面对面的交流说不上几句,就会让赵鹏飞扯出一连串的陈谷子烂芝麻,他喜欢或是说习惯如此,非如此他不舒服,在他眼里,所有的现在都是过去来的,不说说,他难受。
于是乎,每次交流都陷入一连串的指责、辩解和攻击的恶性循环。林加不想这样,她温柔的把满满两页纸递给鹏飞,希望他耐心读读,大家再来交流,看看以后彼此怎么做,才能让家庭更舒心,有快乐的氛围。
赵鹏飞瞅了一眼,就把信丢在了电脑桌下,这把年纪了,这样的文字,这种幼稚方式,他没兴趣。
眼前的事实搁在那,天天在办公室无事可做忍气吞声,家里主要靠老婆,孩子不懂事的奚落,他怎么可能舒畅,写几句话就让他舒心快乐,真他妈的不懂事。
情绪好的时候,他也尽量安静下来,做做菜,一起吃顿好饭,他忍不住常常高谈阔论发牢骚,也忍不住一再买彩票,来个突然翻身的机会,或许自己可能才有未来。
林加无意间流露的嘲讽,或是刻意的辩驳,越是正能量的话语也是让他刺耳烦心,他们没法交流,随便过吧。
“不然,你来试试,你忙,有事干,又重要,你怎么知道我的压力和难受!”赵鹏飞对一再想沟通鼓励他的林加吼叫出来。所有的努力化作一地鸡毛,林加无语。
回到家里的压力胜似工作压力,唯一的解脱方式似乎只有工作的忙碌,所有的烦恼焦灼倾泻在工作上,回到家里才能平和的对正进入青春期的女儿说话,平静地做饭洗碗收拾。
年过四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林加需要工作之外的寄托和精神支撑,跟一位同事去庙里拜了几次后,她跟朋友一起靠向了佛教,阅读几篇经文,闭目打坐,光盘里宁静深厚的诵唱,让她的心极为安宁平和。
她给自己写道,“我仅有十分的力量。一半用于撑起工作的重压和琐碎;十分之三用于调整应对先生的情绪;十分之一用于和孩子的和谐相处;最后十分之一用于从信仰和内心获得力量去应对前面的十分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