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十四年的春末,御花园的蔷薇花开得正盛。
异域来的妃子阿勒塔追着一只金粉相间的凤蝶跑得裙摆飞扬。宫女们提着裙裾气喘吁吁地追在后面,为首的大宫女急得直拍绢帕:“娘娘!当心那假山石!”话未说完,阿勒塔已灵巧地旋过九曲回廊,薄纱披帛扫落满架蔷薇,惊起的花瓣与蝶群共舞,衬得她愈发像只不羁的草原苍鹰。
“快些!快些!”她笑得眉眼弯弯,发间珊瑚珠坠子随着动作轻颤。直到那蝴蝶忽然停在秋千架的雕花上,她才扶着朱漆立柱喘着气,发梢还沾着几片落花。
待宫女们端来酸梅汤,阿勒塔却早已赤足跨上秋千。银铃脚链随着晃动叮当作响,惊起枝头几只雀鸟。她仰起脸哼着草原牧歌,脸蛋上晕着奔跑过后的红,恍惚间倒像是将整个御花园都踩在了绵软的马蹄下。
明宗萧世玄本在廊下读书,忽被这歌声吸引。抬头望去,正见阿勒塔仰着脸接住一片落花,阳光透过花瓣,在她蜜色的肌肤上投下浅浅的影。
书卷从指间滑落,“啪”地一声惊动了秋千上的人。
阿勒塔回头,与帝王的目光遥遥一对。
——这一眼,注定了她后半生的盛宠。
“嗖”地一声,宫灯应声而落。
“朕的好孩子!”明宗大笑,揉了揉萧景桓的脑袋。五岁的小皇子举着小弓,得意地昂起下巴。他生得像母亲,浓眉大眼,笑起来时虎牙尖尖,带着草原儿女特有的野性。
隔壁书房的窗忽然开了。太子萧景翊探出头,十五岁的少年眉头紧锁:“父皇,儿臣有策论请教……”
明宗拍拍幼子的肩:“去吧,明日再练。”
萧景桓撇嘴,把弓往地上一扔,头也不回地跑了。
阿勒塔的寝宫里终年飘着药香。
“你是草原和中原的孩子。”病榻上的贵妃为儿子系上狼牙项链,指尖冰凉,“要像狼一样勇敢,也要像……”
话未说完,又是一阵咳嗽。
萧景桓趴在她膝头,数着地毯上的花纹。窗外,几个太监正抬着小小的棺椁往后门走——那是他刚满周岁的妹妹,第三个孩子也没能留住。
明宗推门进来,手里拿着特制的小弓。萧景桓欢呼着扑上去,没看见父皇望向母妃时,眼底深藏的哀戚。
“陛下,”阿勒塔轻声道,“……教他射箭吧。”
草原的女儿最终死于宫墙内。她被以皇贵妃之礼落葬皇陵,却永远将自由与马蹄声,埋藏在了再也无法触及的故乡天际线外。
成和十年的北疆,朔风卷着黄沙拍打在军帐上。
十六岁的萧景桓俯身在沙盘前,手指划过黑水谷的地形:“用雁形阵包抄,定能全歼敌军!”
副将时钺盯着那个险要的隘口。这位正值壮年的副将身姿如松,眼尾细纹里沉淀着十余场恶战的霜雪。他喉结微动,终是将未出口的谏言化作一声沉缓的叹息。
“殿下,”他只道,“狄人狡诈……”
“怕什么!”萧景桓大笑,抓起朱笔在军报上狂草批注——“乘胜追击”。
墨迹未干,他已披甲出帐,狼牙项链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萧景桓觉得自己的血液里天生就流淌着战鼓的节奏。
少年亲王策马冲在最前,狼牙项链在颠簸中拍打着铠甲,发出清脆的声响。三天前那场胜仗让他尝到了甜头——狄人溃不成军,此时不追更待何时?
“殿下!此地地势险要——”时钺的喊声被风声撕碎。
萧景桓头也不回地扬鞭。他仿佛已经看见捷报上“全歼敌军”的字样,看见皇兄满意的笑容,看见朝堂上那些老臣惊掉下巴的模样。少年人的热血在胸腔里沸腾,烧得他眼眶发烫。
黑水谷的落日像团将熄的血。
当第一支箭射穿掌旗官咽喉时,萧景桓还没反应过来。紧接着便是第二支、第三支——箭矢从三面峭壁倾泻而下,大纛旗瞬间被扎成筛子,重重砸在泥泞里。
“有埋伏!列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