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祁见她用得水和帕子都是自己用过的,心里不由得感到一阵微妙的蕴贴。他微微翘起唇角,故作嗔怪的说道:“你这是做什么?怎么不让人换盆干净水来?”
萧绥擦完脸开始擦脖子,一边动作一边回答:“你用的,不脏,况且我在外面打仗的时候雨水、河水都用得,水里掺了沙石我都不嫌,又怎会嫌你这几滴眼泪?”
元祁静静地望着她,心里泛起一阵甜蜜的酸涩。他不喜欢萧绥在外打仗,除了心疼她吃苦受罪,更因为萧绥每去一次,归来时身上的光芒就更盛一分。
萧绥太有本事,有本事的过了头。
从前她一文不名的时候自己便驾驭不住她,如今她挣了军功,封了公主,高居庙堂,自己彻底被她甩到了后头,简直连她的背影也快要看不清了。
怀着无法言说的心事,元祁又被萧绥拽去了前堂。堂里早已摆好了早膳,各式汤饼小菜摆了一桌子。
萧绥坐下来拿起筷子,侧头对元祁说道:“快吃,吃完了我亲自送你回宫。”
元祁瘪嘴瞥了她一眼:“我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还不想那么快就回去。”
萧绥伸手夹了一筷子腌萝卜:“不行,你是储君,但凡有个闪失朝堂上立马要翻天。按规矩我该派人去传禁军过来,可是那样动静太大,少不得会耽搁更多时间,不如我亲自送你来得快捷稳妥。”
元祁很不屑的翻了个白眼:“你现在知道我是储君了。”
萧绥没接他的话,继续吃饭。片刻后,丁絮从外面走了进来,她见过礼后走到萧绥身边,低声道:“主子,贺兰瑄要出门,说是想去趟香料铺子,您看……”
“贺兰瑄?”元祁转头看向萧绥,语气不善:“那个北凉质子?他怎么还在你府里?”
萧绥咽下嘴里的食物,没有立刻回应元祁,而是先转头对丁絮道:“往后他若再要出府,寻个人跟着他便是,不必阻拦。”
丁絮颔首应过一声,转身退了下去。
见丁絮那头走远,元祁再次发难,他“啪”的一声将筷子拍在桌上,愤然道:“我问你话呢,他为什么还没走?不是说要送去南陵吗?”
萧绥没有停止嘴里的咀嚼:“派来接他的人还未到,还得在我府中多留几日。”
元祁抬高声调:“那怎么行!且不说他是个质子,一外男住在你府里算什么?传出去旁人不说闲话吗?你现在就派人把他迁出去。”
萧绥端起汤碗:“迁去哪儿啊?”
“随你迁哪儿,总之不许他住在你的府里!”
萧绥喝了口米汤,放下筷子:“我萧绥做事无愧于心,嘴长在别人身上,爱说什么说什么,我不在乎。更何况,贺兰瑄暂居我府上也是圣人的吩咐,这是公事。你若还要与我吵闹,换个时候下次再来,今日你已经闹过了,再闹……我可不陪了。”
萧绥根本不肯惯着他,他感受到了,可是非但不生气,反而感到了一种异样的踏实感。他自小被母亲种下了太多恐惧,在深宫中承受了太多不安,这两者已经成为他人生的底色,而如此晦暗幽深的底色非得由萧绥这样暴烈强势的姿态来抵消不可。
他爱极了萧绥的刚猛强悍,仿佛天塌下来都能被她一臂擎天的顶回去。
他不闹了,不仅不闹,还乖顺的拿起筷子,开始安心吃饭。
萧绥与元祁这里用着餐,而宫里头此刻也正摆着一桌丰盛的早膳。
元璎坐于元极宫的主位之上,满桌珍馐摆列在面前。她一边听着内常侍严旸禀报太子出宫的事,一边看着裴子龄握着瓷勺,神情专注地将羹汤缓缓盛入碗中。
裴子龄入宫六载盛宠不衰,执鸾府三十六雄鸾,除他之外所有人一年承的雨露还不及他一人。他被元璎日日带在身边,时间久了,他在旁人眼中变得不再像是一个人,而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符号,昭示着如今天下女尊男卑的现实。
“陛下,喝些汤罢。”裴子龄声音温软,他将汤碗稳稳放在元璎面前,接着双手递上汤勺。
元璎接过汤勺,却没有要喝汤的意思。她将汤勺放进汤碗里,沉思片刻后,回头问严旸:“太子为何会行此举?若只是寻常拜访,也不必赶在宫门打开的第一时间跑出去。”
严旸表情显出几分为难。他是跟随在元璎身边多年的老人儿,处事最为圆滑,尤其是一张嘴能说会道,死的都能被说成活的。
见严旸迟迟不言,元璎顿时心领神会:“你且说罢,不必有顾忌,朕这些年见得糟心的事还少吗?”
严旸躬身低头,小心翼翼地开了口:“奴婢听闻,昨夜靖安公主去了闲意楼,临走时还带了一位小倌回府。太子殿下正是听闻了此事,才急急忙忙地赶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