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簪缨世族by缓归矣TXT > 第58章(第2页)

第58章(第2页)

“无颜面见老师,愧不敢来。”

“人不肯来,礼倒巴巴地送了不少。”杜悯指着东梢间,“倒有半屋是这两年里你遣人送来的。”

“聊表心意。老师肯收,便最好不过了。”

“我若至今还在生你的气,如何会收?”

杜悯亲自走至院中,用铁锹自槐树下取出一罐深埋的泥头酒。

“人啊,纵聪明绝顶,一夕为局中人,仍是勘不破。”

崔述接过陶罐,手却滞在了半空。

泥封上书“永昌二十三年”,是四年前他出京之前,最后一次来拜会时送来的亲自酿的酒。

此后四年,因缘际会,竟当真不曾再踏足过一步。

他沉默着揭开黄泥封,为杜悯斟上一杯陈酒。

酒色微浊,芳香沁鼻,杜悯闭目深深一嗅,叹道:“极好的酒,应是采松露并秋菊所酿,若再藏上几年,风味应当更佳,只是我却有些等不及了。”

“老师。”听闻此言,崔述心头一沉,再唤了一声。

“已是朝中要员,领一部之事,入政事堂公议,只言片语便能左右朝野格局,对着我这糟老头子,何故生惧,如此拘束?”

“走得再远,在老师面前,也仍只是学生。”

杜悯莫名一笑,边品尝着杯中佳酿,边说:“上回代你来的那女娃倒不是这么说的。”

崔述疑惑地看着他。

杜悯仍旧笑着:“郑守谦事后,我本觉得你失了本心,误入歧途,怒其不争。那女娃却同我说,”他指着外院那株枝叶摇曳的槐树,复述道,“叶尚离根,学生背师而驰,亦属合情合理。”

崔述豁然开朗。

这两年里,无论他在朝中采取何种策略,太傅从未公开发表过任何意见,凡受过其恩惠的门生,也很少对他所行之事有过谏阻。

即便是捐免这样以他的性子绝不会同意的策令,亦不曾有过半分阻拦。

“局中人,看不穿,勘不破,参不透,局外人倒三言两语解了心结。”杜悯笑着叹道,“这世间事,有时就是这样不讲道理。”

“吃菜。”

崔述执起箸筷,浅尝了两口,却无甚胃口,又停了筷。

“既无食欲,便喝两口酒吧。你这几年想必累得厉害,能忙里偷闲得一晌贪欢,也是不错。”杜悯亲自执壶,替他斟上一杯酒。

“永昌九年至十五年,你在我门下待了整整六年,苦读经义,不问槛外事,称一句学富五车并不为过。”

杜悯忆起旧事:“那时永昌新政仓促败退,我被贬为白身,朝臣皆避之不及,你父亲却送你来此拜师,三拒而不还。”

他伸手比划了一下:“你那时才这般高,正是贪玩的年纪,却极为听话,只知埋首苦读。后来年纪稍大些,一两年间个头便蹿了起来,也渐渐懂事明理,却未因怕影响仕途而趁早与我断交。”

崔述品着杯中浊酒,舌尖被苦意包裹:“受老师教诲之恩,因此便弃而不顾,还如何在世为人?”

“你可还记得,我是何时起复?”

“永昌十五年二月,那时我正预备春闱。”

“那年殿试,先帝亲自阅卷,本欲钦点你为一甲。”杜悯叹了一声,“是我谏言,将你降为二甲。由此,你未能入翰林。倘若翰林出身,这般年纪资历入政事堂,想必招致的非议会少许多,这两年的路走得亦要轻松些。这些年来,我从未告诉过你此事,如今知晓了,你可有怨?”

崔述摇头。

“忝为帝师,为抚慰长达六年之贬黜,我甫一回朝,先帝即授太傅,你身为我之学生,年纪又太轻,若高中一甲,难免招来非议,亦容易招人妒忌。二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