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神笔马良的年代是哪个年代 > 190200(第3页)

190200(第3页)

年君倒吸一口凉气,“真贵啊,沪市现在好像也有,私人安装是四百,还得找关系申请。”

闻慈心想,自己找徐截云,其实就算是找关系了,她不觉得自己现在申请一个电话机可以是三天之内安装的效率。

她道:“快快,我们俩赶紧商量合同,现在可方便了!”

没有身后排队人催促的目光,闻慈整个人都放松不少。

年君已经和领导谈过,合同的名目已经修改过一些,双方各自让步,合同完成后,寄给闻慈,一式两份,她自己手里保留一份,另一份交还给沪市美影厂。

趁期末还没开始的时候,美影厂已经开始摄制组的前期准备了。

闻慈七月初期末,连考一周的试,她和徐截云待了两天,就准备去沪市。

今年的机票比去年好买,还是感谢徐截云,他给买了一张,虽然票价昂贵,但闻慈很乐意花这个钱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等到沪市机场的时候,也不过下午三点。

美影厂有人来接。

熟人年君赫然在左,除他之外,还有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性,姓朱,是这次《小龙历险记》摄制组的主导演,特意来见闻慈第一面。

初见面,闻慈主动伸出手,客气道:“久仰大名,朱导您好。”

朱导也跟着伸手,虽然知道闻慈年轻,但亲眼见到这样一张脸,还是有些感慨,“真是英雄出少年,应该是我久仰闻同志的大名才对,你的《小龙历险记》,我看过不下十遍了。”

闻慈笑道:“那您还喜欢吗?”

“完全是艺术品,”朱导给出这样一个简洁而有力量的评价。

年君帮闻慈拉行李箱,走在她右侧,说道:“单位给你安排了旅馆,就在美影厂附近。”

“真是麻烦你们了,感谢感谢,”闻慈道。

“哪里,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初识的朱导待闻慈特别客气,闻慈也是,两人客气地寒暄了几句,闻慈就主动把话题转到了电影厂,“现在摄制组的情况如何呢?”

朱导为她介绍。

“摄影组的班底已经搭建起来了,根据闻同志的意见,副编剧由我们美影厂的同志来,你还是主要担当总美术设计师的角色。剧本已经修改好了一部分,还没完毕。”

写个绘本的短故事还行,要是能供应一小时电影的剧情强度,闻慈自问没那个水平。

而且她这次来,心里还计划着另一件事,那就是系统,现在不管是天赋值的9到10升分,还是系统的四次升级,都卡在了最后一个8分作品上,她想试试,美术片行不行。

三人一边聊一边上车,先去宾馆,放下行李。

附近就是美影厂,正式工作之前,总是先要进行一个彼此熟悉和寒暄的动作,闻慈跟着两人,先是见了摄制组的班底,尤其是另外一位副导演,厂长也见过一面,甚至还把整个美影厂连带着光辉历史也参观了一遍。

不得不说,这个电影厂的确厉害,不算去年的《哪吒闹海》也出了许多经典。

闻慈第一部作品改编能碰上这样的好班底,其实是很幸运的。

等到六点多,晚饭时间,闻慈又和两位导演、主创人员一起吃饭。

一整个摄影组的班底加起来好几十人,主要人物也要十几个,闻慈挨个认识一遍,尤其是跟编剧聊了聊,顺便了解一下美术片的制作流程,在这方面,她完全是个外行。

“我们美影厂的流程,正式创作前全摄制组都得一起下生活,就是根据片子的内容,选个外景地,大家一起去采风,”闻慈不喝酒,朱导给她敬了杯饮料,接着道:“《小龙》的主要剧情是在丛林和天空,还有溪水,我们定下的取景地是西南。”

西南,闻慈去过,笑着点头,“很好啊,具体是哪里?”

朱导是经过年君沟通,知道闻慈要一道去下生活的,“勐泐,那儿雨林多,很有风情。”

闻慈很感兴趣,“那什么时候启程?”

其实没过几天就要启程,闻慈在美影厂待了几天,和摄制组不断的沟通,尤其是编剧那里,编剧组好几个人,闻慈大半天和他们泡在一起,谈小龙的立意和总体氛围。

等到了勐泐,闻慈算是条件好的,单独住个小房间。

七月的勐泐热得出奇,又很潮湿,但雨林茂密翠绿得让人心旷神怡。

这种条件下画油画不便,闻慈只带了铅笔速写和水彩的材料来,她去哪儿都背着硕大的画袋,而动画师们的东西就轻很多,一个包,里面装着水杯和速写本。

他们一起进雨林、看河谷、爬椰子树,甚至还见到了野象,和傣族老乡一起吃特色饭。

闻慈有种回到了银水寨的感觉,但这回身边人更多,工作气息更浓,她随身带了相机和好多胶卷,拍拍照,但更多的时间,还是找块石头一坐、或者找个树干一靠,就开始写生。

一起来的动画师们都很年轻,大多是对着风景叽叽喳喳讨论,偶尔才写生。

朱导经过闻慈身边,他能当美术片导演,审美眼光自然是一流的,看到闻慈用水彩画的蝴蝶穿花,眼前一亮,跟副导演嘀咕道:“怪不得人家能拿全国美展金奖,是真厉害啊。”

年君也作为动画师的一员身处其中,不过他对导演感兴趣,总跟着导演学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