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涉非常能理解。
毕竟天幕说得他以抄家为乐,皇帝原本想着三皇子好歹是兄长,结果也是个不靠谱的。
老皇帝盯着写着三皇子名字的那道圣旨,伸手抓起,快步走到一旁的火炉中,火舌舔舐,转瞬就了无声息。
连一点灰烬都看不见。
做完这一切,他才道:“朕要派你去北疆。”
周涉沉思片刻,他问:“臣何时出发?”
“明日。”
*
晨光照耀,山巅的树稍上落满金光。
告别父母,周涉带着俞岁生,踏上了离京的道路。
俞岁生一定要跟着周涉离开京城。他对周涉,有一种比他本人更强烈的信任,虽然一切都是未知,却仍旧格外信心十足:“大人,咱们这一去,要多久才能回来?”
“也许……不会太快。”
周涉心中仍有些恍惚,昨天与皇帝的对话,还在他脑海中回荡。
皇帝将圣旨塞进他怀中,沉重地说:“莫让朕失望。”
“朕还能活十二年。”
这句话重重锤在周涉心头。
天幕几乎也在同时,再次响了起来:
【大家好,咱们接着昨天的内容往下讲。昨天说到,原本对立的四大势力,转眼间只剩下楚山和中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龟缩郑州的五皇子,属于最后的添头,不用多说。
楚山这边,他得知中宗已经攻下整个中原地界,也看见了他发布的檄文,就是之前咱们说过,换着花样辱骂四皇子和五皇子那一篇。
看完之后,他对左右说:我已经知道事不可为,但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硬着头皮还是要闯一闯。
但是他想闯,局势已经由不得他闯了。檄文传遍天下,一时人心浮动。】
第55章英雄惜英雄
【楚山身边从高级将领到谋士,大多数都是底层出身,少数几个世族子弟,也是被他恐吓之后无奈跟随。
但这中间还是有例外。东南世族中,就数柏氏最早投降。从他带兵进入忠州后,柏氏就非常识时务地降了,还派出长孙柏安跟随左右。因为柏安确实有才华,为人也很对楚山的脾气,楚山对柏氏大为赞赏,几年中多有照料、深为信重。】
结合前面说的内容,大家心中不由得涌上一个猜测:柏氏,不会闻风而降吧?
他既然之前倒投那么快,说不定现在也会非常识时务。
莫非,前面所说的人心浮动,就是指柏氏?
【这个多有照料、深为信重,读过宁朝历史的应该都知道,楚山每逢大战,必问柏安以为如何,赢就是“我与卿共成大业!”输了就是“胜败乃兵家常事。”
可见楚山确实非常信任柏安。
因此中宗吞并整个中原后,修养一段时间,再掉头攻打楚山时,他就派出了柏安作为谋士随军,心里还非常满意自己的操作。】
柏氏是忠州第一大族,族长年过五十。听着天幕的话,连他自己都忍不住怀疑:难不成真是柏家倒戈,楚山这才失败了?
不不不,中宗厉兵秣马,楚山就是当真能多顶一段时间,也只是早一年晚一年的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