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如果能够重来一次……
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吗?
九龙沉香辇在袅袅香烟之间落在西岐的土地之上,早有阐教弟子们侍立在前,恭敬地等待着两位圣人的到来。
老子从青牛背上下来,往西岐这边特意为圣人们准备的芦篷走去。他走出一半发觉不对,又转头望了一眼元始:“仲弟?”
天尊长身玉立,目光却一直注视着截教那边,尤其是那座立于界牌关前,由诛仙四剑组成的大阵。
杀气森森,阴风飒飒。
天地之间的煞气与戾气汇聚在诛仙阵前,仿佛也预示着此处将是量劫终结的最终之地。
截教大弟子多宝道人代其师立下诛仙剑阵,此时正站在阵法之中,以一种警惕的目光注视着两位圣人的到来。
元始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又将视线投向远处。在他视线的尽头,阵阵仙乐之中,青鸾仙鹤引路,仙童们立侍一旁,截教教主的车辇缓缓近前,直至停留在诛仙阵前。
多宝立即率着截教弟子们拜下:“拜见师尊。”
他却只是挥一挥手,便让他们都起来了。
随后他又转过头来,长眉微微挑起,对上了元始的目光。
仅仅一眼。
天尊眼里便只剩下了圣人的身影。
那人的面容熟悉到足以刻入骨髓之中,每一分容颜都像是极尽了天地造化之力。洪荒偏爱他,便把这世间最好的一切都给了他,包括他的名字在内亦是如此。
上清通天。
元始于心底轻轻念着这个名字,便已生出了愉悦的心情。在短短的刹那之间,他忘记了自己正站在诛仙阵前,更忘记了那场决定着三清分裂的封神量劫。
只是很快,他又被拉回了现实之中。
他的弟弟抬眸望着他,又瞥了一眼他旁边的老子,以及他身后跟着的阐教弟子们,微微启唇,笑意不达眼底:“多年不见,道兄可还安好?”
道兄。
元始敛了眉眼。
老子率先开口。他看着通天,语气中颇有些责怪的意味:“你又何苦设此恶阵,阻拦封神?你我皆知,此乃天命。”
“天命……”红衣圣人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眉眼之间忽而染上了几分讽刺之意,他一眼也没有看向老子,目光直直地落在元始身上,“道兄的弟子在动手杀我弟子之前,也常常口称天命。我从未插手其中,是因为当初在碧游宫中签押封神榜,我早已言明‘紧闭洞门,静诵黄庭叁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只是时至今日,身亡的截教弟子越来越多,愚弟忍不住想问上一句:道兄口中的天命,当真是天命吗?”
“道兄昔日为了那些犯了红尘杀戒的阐教弟子们决定一手推动封神量劫,自是出于作为师尊的好心。可是愚弟万万不懂,为何今朝偏偏令截教弟子做了他们的垫脚石,以他们的性命……成全阐教弟子的劫数?!”
圣人说到最后,目光倏忽凌厉起来:“元始天尊,你不该给我一个解释吗?”
“你们既然说这是天命,为何安安分分待在自己的洞府之中,只是单纯想为自家童子讨个公道的石矶会被太乙真人所杀;既然是天命,为何九曲黄河阵中会有两位圣人不顾脸皮,亲自下场;又为何那广成子杀了火灵圣母之后,偏偏要上我那碧游宫,口口声声说要奉还遗物。好,真是好得很,对着她的一众友人说,我一不小心杀了火灵,今日把遗物送回,还望诸位不要见怪,毕竟是她咎由自取。”
泥人尚有三分火气,是真的当他们都成了无悲无喜、无情无欲的石像了吗?
本来站在后面的广成子微微抬头,下意识辩解了一句:“可是圣人先前明明说,并不责怪弟子。”
通天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竟是宽和的一笑:“贫道又何苦去责怪你呢?难道贫道会不知道,真正令你前来这碧游宫的,是玉虚符命!是贫道这位好兄长啊!”
“元始,你对此就当真没有一句解释吗?”
圣人定定地看着天尊,语气冰冷刺骨。
“你门下弟子申公豹屡次三番引三山五岳之人下山应劫,至于今日,我截教门下多有亲朋故交入此劫数,魂入封神榜中。积怨已深,众怒难平,方有我今日布下这诛仙剑阵,为我门人弟子讨个公道。”
“你如今也要说,此乃天命吗?”
老子看着通天,微微摇头,沉沉地叹了一声。
他侧首看向了元始。
天尊抬起首来,看着眼前的红衣圣人,竟是忽而在想:原来喊道兄也已是极好了。
上一次,上一次他是怎么回答通天的呢,大概是诛仙剑阵杀伐过甚,生灵涂炭那一套?可是在此时此刻,再度重来一次,他同样不知该如何回答他弟弟的问题。
元始垂了眼眸,语气平淡至极:“你门下弟子本就是鱼龙混杂,一片乌烟瘴气。你也不择根行,一味乱收,这些人不好好修行,妄动嗔念,被旁人一哄便抛却师言下山,难道不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吗?就算申公豹哄劝了他们几句,又不能强行把他们绑下山来,如此可见,分明是你门下弟子心性浅薄,根性不定,合该上那封神榜。今日他们又哄骗你布下这诛仙阵,违抗天命,阻碍封神,按为兄之意,你分明是应该把这群人打杀了才对。”
老子在一旁听的眼皮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