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和穿越夫君和离后晋江文学城手机版 > 19浮沉千古事(第1页)

19浮沉千古事(第1页)

“殿下,陛下正与朝臣商议九粟城旱灾一事,您请稍等。”

永平挥退来禀报的太监,熟练地进了偏殿。

九粟城旱灾已有三月,朝廷虽第一时间拨了救灾款,可天灾人祸覆之,不过杯水车薪。

如今天下大权并非全权握在皇帝手中,一批灾款往下拨,途径官臣不说,又要被多少王公贵族搜刮,真正落到九粟城的还能有多少钱。

大兖早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烂摊子,哪怕当权者想要扭转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

永平带着洛河坐下,听着隔壁御书房传来的争执声。

“陛下,旱灾乃是天祸,朝廷拨的灾款已足够多了,不可为了一城伤了国之根本啊!”

是大司农李琼的声音。

“陛下!”另一人紧接着怒驳道,“此番旱灾是九粟城州官失职在先,暗瞒朝廷,可城内百姓何辜,如此民不聊生,臣等实在于心不忍哪!”

嗯,这个是太史令常赫飞。

“于心不忍?国库空虚难道拿你的俸禄来填么?!”李琼言辞激进,永平很难想象出平日端方和善的大司农唾沫横飞的样子。

“可若朝廷不作为,如何能稳住民心?”常赫飞不遑多让,声大如牛,“国库无银,叫那些地主富商开仓济民啊!”

李琼听起来气得七窍生烟,“你说的倒容易,谁来做?你来?!”

常赫飞:“我不过一介太史令,此番是为国为民,李司农你——”

“陛下,”一直不曾开口的祝正和终于道,“依臣看,眼下稳住民心为次,还是要先安顿灾民,再议后话。”

皇帝的声音传出,“老师觉得,应当将难民安置在何处?”

“潜周城地广物博,与九粟城相距不远,三月来从九粟城逃难者不计其数,但大部分城内百姓拖家带口难觅去处,不如先引导一部分难民去往潜周城,由潜周城方家接应,再开粮仓。”祝正和言辞有据,嗓音平稳,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

皇帝沉吟片刻,问:“诸爱卿觉得呢?”

“臣…臣等认为,御史大人所言甚是有理。”

方才还吵得热火朝天的人宛如被点了哑穴,支支吾吾半晌憋出来一句话。

谢岐似是笑了一下,道:“那便按老师说的办吧,与潜周城方家对接一事……就由常太史去做罢。”

常赫飞:“……”

常赫飞不过一个太史令,职责并不在此,祝正和亦觉得不妥,出言要劝阻,却听皇帝道——

“先前常太史多为义愤填膺,朕听来倒是大材小用了常爱卿,既然常太史满心为了大兖百姓,此事朕唯交给你才最放心。”

两瞬后,御书房内无人再开口。

常赫飞心灰意冷道:“臣定不负圣恩,全力以赴。”

闹剧罢场,那头安静下来,偏殿的内门被人推开,木镂花墙后率先出现在永平眼前的是文福谄媚的嘴脸。

“陛下,长公主已等候多时。”

皇帝并未离开檀椅,连接御书房和偏殿的暗门打开后足够两人顺畅沟通,只道:“长姐有事?”

永平眯了眯眸,不知谢岐是真傻还是装傻,“今日议政,怎不见温丞相?”

“丞相告了假,”谢岐面色淡淡,斜眸睨向永平,“若长姐实在好奇,大可去丞相府一探究竟。”

“天下之事,难道有什么能躲过伏龙使的眼睛么?”永平目光扫过暗处,道,“我没记错的话,御书房与偏殿的这道暗门,应该是青山山氏的手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