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大明之景泰中兴 > 第10章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第3页)

第10章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第3页)

朱祁鈺不禁拍手为孙太后鼓掌,一开口就给于谦扣了两顶大帽子,这长袖善舞的手段展现的淋漓尽致,好一个分化拉拢打压,今日朝堂舞台之有趣超过了他的预料。

此时皇宫大內,巡逻值守的大汉將军和锦衣卫已经全数归他,默不作声地看戏不过是为了剔除那些忠诚不绝对之辈。

孙太后突然发难,群臣只能下跪请罪。

都指挥僉事孙继宗率先开口道:

“太后太后万勿动怒,臣认为此等时刻,册立太子,方能安天下民心。”

內阁首辅陈循也说道:

“臣以为,储君乃社稷之本,应当早立,太后有言,我等身为臣子,自当循旨册立太子,但主少则国疑,於尚书实为江山社稷所言,恳请太后切勿迁怒。”

两人的话,方才让孙太后的脸色好看一些。

孙继宗为其兄长,外戚自然站在自己这边。

陈循虽然知道胡濙于谦等人所图,但他身为內阁首辅深諳中庸之道,不管两边谁胜出,他都能稳坐中堂,自然不会轻易表態。

会昌伯孙忠,见自己长子开口,心中大骂其愚笨不堪,孙家作为外戚本就不应插手朝堂之事,况且之前还被言官弹劾家中放贷一事,此时表態不是落人外戚干政口舌吗?

不过孙太后也清楚,他们两人的意见,只有陈循有分量。

至於孙继宗,在其他大员眼中无非是靠著自己上位的跳樑小丑罢了。

殿中其他有分量之人,尚未开口。

“王尚书,卿执掌吏部,乃百官之首,你来说,本宫之言的可否属实?”

孙太后挑了一下眉,朝著东边列队官员之首的王直询问。

王直一时犯了难,他自己也是赞同拥立朱祁鈺登基的,昨日商议由礼部尚书胡灐带头提出,他们复议。

谁知孙太后一招立储君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他只比胡灐小三岁,早就有了致仕归隱之心,一番权衡后,选择明哲保身。

未待王直开口,胡灐抢先出列揖礼后,说道:

“臣以为太后所言无错,诸君乃国本,册立太子合乎礼法。”

可能是年纪过大的问题,胡灐回头看了看奉天殿外,缓了口气后接著说道:

“於尚书也是老成谋国之言,值此国朝动盪之际,確实需要长君以安天下军民之心。”

“故此,臣提议先立郕王为新君,而后再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孙太后坐在珠帘之后,冷汗不断从额头上渗出,本以为册立储君能堵住眾臣之口,没想到连宣宗皇帝指定的託孤之臣都不站她这边……

胡灐说完,朝著王直站的方向瞥了一眼。

王直会意上前开口:

“胡尚书所言,既合乎礼法大义,亦稳固朝局民心,臣复议,请太后三思!”

“臣复议!”

又一声音传来,孙太后抬眼望去发声之人乃是左都御史陈鎰。

左都御史为都察院最高长官(正二品),总管风宪科道,外朝称为总宪,与六部尚书合称七卿。

陈鎰作为都察院之首,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他,本不应在此时开口,但他从地方一步步升上来,嗅到朝局不稳,事关天下百姓,他不得不表態。

孙太后无奈嘆了一口气,心知朱祁鈺登基或许已是大势所趋,但她还想挣扎一番,毕竟还有几位尚书还未表態。

“大同府总兵刘安奉圣上口諭覲见!”

奉天殿外,鸿臚寺序班的传唱之声引得诸臣回头观望。

朱祁鈺坐在四方凳上拄著下巴暗道,还是小看了古代朝中大员的政治手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