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今晚最值得大书特书采访的不是他。
“呃,我们确实遭遇了不少问题,因为我们的轮胎温度始终有些难以控制,主要是这套超软胎非常的敏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费了大量的精力,最后仍旧没有很好的解决。
“我们只是寻求到了一个应付比赛的方法,最后能取得这样一个成绩,我感觉已经非常超乎我的预料了。”
记者们点点头,有人想要继续追问些细节技术问题。
可这个时候急匆匆跑来的詹弗妮打断了他们的问话。
记者们也是知道,新闻官来了,就别太想从年轻车手嘴里套出东西来。
“我刚刚没说错话吧?”吴轼看向詹弗妮。
“唔,感觉你快要说错话了。”詹弗妮笑道。
“那幸好你来得及时。”
吴轼说完,看到远处的潘子也刚刚下车。
他取得了第八的好成绩。
“嘿!max!”
“喔,你的表现太让人惊讶了,我当时怎么想都想不到你的排名如此靠前。”潘子说道。
“事实上开始时我也是,我以为我撑死1分45秒了。”吴轼点头。
“哈哈哈,我看到我身后有辆威廉姆斯,可惜不是你。”维斯塔潘笑呵呵道。
马萨:你礼貌吗?
排位赛结束的夜晚,媒体和社区依然火热。
特别是等到第2天白天,大家讨论的就更加热烈了。
一方面是奔法牛三支车队间的转换令人瞩目。
梅奔很少展现出这样的弱势情况。
不过这也说不准,毕竟维特尔自己在采访的时候都认为,梅赛德斯或许有隐藏实力。
另一方面,吴轼再次排在前三名里也令人瞩目。
就连bbc这次好像也说了句客观话:
“吴轼完全不受赛道、赛车影响,就是他似乎只在乎二、三名。”
吴轼看了那叫个气啊!
他是只在乎二、三名吗?
那是威队这车你让上帝别违反物理定律来开都是这个水平了!
倘若威队的空气动力学好些,至于这么艰难吗?
别人开车,手顶多累点。
他开车,没得腱鞘炎是因为他年轻!
看新闻看的头痛,所以吴轼约上维斯塔潘等几位车手,在周边的商业区逛了一下。
滨海湾赛道就在新加坡著名商业区旁边,这点还是蛮方便的。
等到了晚上,赛道附近早早就热闹起来。
吴轼看到了大量华人面孔,不少人来找他签字。
他礼貌性的回应,总感觉顶着华人的面孔,用英文跟他交流会非常有即视感。
好在还是有不少人也用华语跟他交流。
就是有些口音比较奇特。
新加坡的夜晚温度也并不低,达到了30度。
赛道温度倒是不算高,只有37度,这也是胎温难以保持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