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堪堪挤入q3的博塔斯,依然有机会争取到六七名的位置。
也就是说这场q3里面没有混子,大家都在为了自己想要的排名而争夺,
周六最紧张的12分钟到来。
罗斯伯格和汉密尔顿依然早早的来到了赛道上,大家都使用了较软的中性胎,
吴轼却没有贯彻之前的决策,而是略微等了会才到赛道上。
他的第一个飞驰圈,大概要在很后面进行了。
在暖胎圈的时候,他直接暴露出了他等会要走的线路——
没办法,他要再确认一遍,自己脑中最极限的构想是否能够实现。
经过其余车手暖胎飞驰,场地上再次出现了变化,变化总体是好的。
最先出场的罗斯伯格很快完成了暖胎圈并开始飞驰。
铃鹿赛道有着非常长的一段发车大直道,这里drs拉满最高时速可以来到330多。
而罗斯伯格驾驶的梅奔,更是在刹车区之前达到了337kph的极速。
随后一脚刹车,向右入弯。
因为入弯速度快,刹车狠,在这里前轮的转向会稍有不足。
可梅奔强大的前翼下压力弥补了一定的抓地力损失,让前轮足以负担更大的转向扭矩。
罗斯伯格一把转了过去。
出弯时,其速度降到222kph,但接下来还要减速。
因为2号弯是1号弯相连着的组合弯,减速才能进入2号“u”型弯。
从2号弯出弯后,将获得宝贵的加速机会,这脚油门之后就是连续的“s”弯了。
这其中对刹车平衡和差速器参数要求跟1号弯有所不同,但差别不算非常大。
所以大部分车手在1号弯入弯之前就完成设置后不会再乱动。
罗斯伯格也是如此,赛车扭转着经过4个弯道之后,来到7号弯。
罗斯伯格才开始调整刹车平衡。
梅奔的整体平衡性非常好,自然用不到车手们来回调整参数。
罗斯伯格从7号弯出来,一路都跑得十分顺畅。
直到从10号弯入11号弯的时候,因为要先右再左,所以他左轮轻微的锁死,带来了短暂的车辆失衡。
不过无伤大雅,出弯后引擎带来的澎湃动力立即助力其冲向了12号弯。
在接下来的大半赛道中,罗斯伯格再没有明显的失误,一直到冲线!
簌唰!
1分32秒584!
这个成绩毫无疑问的稳稳占据了第一。
众人惊讶于梅奔还能够压榨出的潜力后,随即将目光投向了汉密尔顿。
“能在排位赛和梅奔竞争的,只有另外一辆梅奔了。”
解说毫不犹豫的下了定论。
“你不看好吴轼了吗?”
“他上圈只有32秒8。”
“你刚刚还在说吴轼能够竞争杆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