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生生不息在哪个平台播放 > 第45章(第1页)

第45章(第1页)

光是命数这些肯定不够。

这一代当家做主的村民,长在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是国家困难时期,村子里的人的上升渠道太小了,去城里工厂打工都得要介绍信。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命里就是这样一辈子了,也接受自己的下一代这辈子都是在村子里。

云松编的这些命数相关的东西,对孩子影响肯定更大,但大人们估计还需要下一剂猛药。

如果只是说命数好,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估计很难撼动那些陈旧的思想。

要怎样让这些人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直接看到了别人获利了,人们对于自己能够接触到的人获利感触会更大,因为会给人一种他家里可以,那我家里也可以。

晚饭的时候,云松三个人去教师食堂打饭,和初中老师们一起吃饭,聊起来这件事。

“有没有那种家里条件不好,最后自己上了光荣榜的女学生?”超生未上户口的,多是女娃。

同林镇初中的前身是私塾学校,后来变成了镇初中,两边的百合镇和雨兰镇的孩子都是过来读初中,学生太多,教师不够,导致进校成绩不错的一群孩子,进入初中后很难和城里的高中竞争,可无论怎样的环境,都会有强者冒头出来。

学校外面墙上贴着的光荣榜便是这些年考上一流大学的学生。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这种穷地方的女娃们,无论多困难的环境,一定有女娃能冲出来。

“你们要听这个啊,我给你说一个,绝对够格,那上面排第一的那个女娃子,雨兰镇那边考过来的,当年她不来读初中,还是我和校长去她家里接的,这个娃儿啊!”老师说起来整个人眉飞色舞。

作为教师,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得遇天才而教之,这种学生,遇到一个,真的能吹一辈子。

更快乐的事情是这个天才还是自己一手挖出来的。

“当时是我催着校长过去,因为这个孩子不是雨兰镇的镇上小学出来的,她是雨兰镇一个村校出来,那地方穷得很,村校一般就一个老师,教全科,就只是让村子里的孩子们认个字,她字还丑,但她是雨兰镇那边的第一名,加上同林镇也是第三名,前两名都是同林镇初中附属小学的学生,可不要小瞧这个第三名,这个孩子的扣分全在语文,一方面是字真的太丑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语文里有些东西孩子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个智商补不了,她数学是满分,我当时一看就觉得这个孩子绝对是天才,开学后,她没来报道,我立马就催着校长过去请。”

可能是因为孩子是雨兰镇的人,同林镇这边不够了解她的家庭背景,几乎每一代学生都知道这个传奇,可在镇上没有大规模传播开。

云松听着这个女孩子的故事,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迷信,利益,两剂药,双管齐下。

第47章

十五年前,雨兰镇的大水潭上面有了一户人家,家里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和三女儿符合政策,上了户口,老二和老四都没有户口。

村子里其他孩子送去村校读书的时候,家里的大女儿也被送去村校读书,可孩子是真累,每天要去村校读书,中午翻几座山回来煮红薯饭吃,吃了饭,要再翻几座山去上下午的课,放学后还要割猪草割牛草。

三年级的时候,老大终于累垮了,她往猪草堆里一倒:“太累了,我不读了。”

“你也是不识好,有书还不愿意去读!再怎么说也要把这学期读完,钱都已经给了。”她妈舍不得那个钱,又拉不下面子去退钱。

大姐一想,还要继续吃这种苦,整个人就抹眼泪,这个时候,正好二妹进门,二妹是那种很闷的性格,平时看蚂蚁都能看一两个小时。

“二妹去替我读吧,二妹总要认字。”村校管得不严,本来就有两姐妹轮着来上课的例子。

以后,她和二妹妹用一个户口读书,这样一来,后面三妹妹和四妹妹可以用一个户口读书。

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二妹也不反对,她依旧闷闷的,第二天就去了学校,让人怀疑她可能什么都学不懂,尤其是第一天回来的时候,她写的字跟鬼画符差不多。

大姐也没当一回事,反正也就是去学校认个字,不要浪费一学期的学费。

大姐现在每天只需要干农活,不需要去学校了,比以前轻松多了。

期末考试的那天,二妹妹和往常一样回来,依旧不怎么说话,也没说考试的事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