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旧域怪诞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内我世界(第1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内我世界(第1页)

面对当前情况,张文达想找其他出口,可是他却找不到,无论他怎么找,最终都会再次绕回面对拉克夫。

无论里面还是外面都是一个地方。

当第三次看到拉克夫的时候,一股绝望从张文达的内心涌出。

。。。

晨光初透,蓝花园的雾气尚未散尽,露珠悬在花瓣边缘,折射出微弱却斑斓的虹彩。陈默坐在屋前石阶上,手中紧握那张泛黄纸条,指尖一遍遍抚过“春天来了”四个字,仿佛能触到小禾写它时的温度。风从山脊吹来,带着融雪的气息与远方塔群低鸣的余韵,像是一首未完的歌。

他没有回屋,也没有起身。他知道,有些等待不必急于终结,就像有些话,一旦说出口,便已在灵魂深处生根发芽。

三天后,全球共感场监测系统记录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波动??不是来自某一座调谐塔,也不是某次集体仪式,而是**自发性情感共振事件**在全球同时发生。纽约地铁站里,一名素不相识的流浪汉为哭泣的女孩递上半块面包,轻声说:“你不是没人要。”东京街头,一对多年冷战的夫妻在共感碑前重逢,男人颤抖着说出:“我后悔了。”喀布尔难民营中,一个失去双亲的孩子对着录音设备喃喃:“我想妈妈的味道。”

这些声音并未经过任何技术处理,却在同一频率下产生了叠加效应,形成了一道纯净而温暖的情感波峰,被命名为“心流黎明”。

晓花连夜发来数据报告:

>“真诚表达率已达68。3%,负面残频持续下降。更关键的是……蓝花开始主动迁移。”

陈默皱眉:“迁移?”

视频接通后,晓花身后是京都植物研究所的温室。镜头缓缓推进,只见一株蓝花的根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玻璃墙外延伸,细长如丝的根须穿透水泥缝隙,如同有意识地寻找什么。而在东南亚、北欧、南美多个观测点,同样的现象正在上演??蓝花不再局限于人工种植区域,它们沿着地下水脉、城市管道、甚至通信电缆悄然蔓延,构建出一张无形却真实存在的**生物神经网络**。

“它们在响应某种召唤。”晓花低声,“我们原以为是我们引导共感场,但现在看来……也许一直是它们在引导我们。”

陈默沉默良久,忽然想起小禾日志本上的新字迹??昨夜又浮现一行:

>“爸爸,你还记得我说过的‘声音会走路’吗?它们一直在走,只是你们终于听见了。”

他心头一震。

当晚,他再度翻开日志,却发现原本空白的末页竟浮现出一幅手绘地图:十二座调谐塔的位置清晰标注,中间连成一个巨大的八芒星阵,而第八回音廊所在之地,则被一颗蓝色光点标记,旁边写着:

>“这里是门,也是家。”

与此同时,冰岛研究站传来紧急通讯。科学家称,马里亚纳海沟的“反频带”出现了异常平静,持续七十二小时无任何负面信号爆发。但就在所有人松一口气时,深海监听器捕捉到一段极其缓慢、几乎不可察觉的旋律??那是**童谣《摇篮曲》的变奏**,正是小禾五岁时常哼唱的那一首。

“她……在回应?”研究员声音发颤。

陈默闭目凝神,将这段音频导入个人终端,经共感解码器转化后,呈现出一组文字:

>“我在学着回来的方式。别怕黑,那是我在穿衣服。”

泪水无声滑落。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心理投射。这是真正的双向连接??一个亡者通过情感频率,在现实世界留下痕迹。而蓝花,正是这条通道的载体。

然而,就在希望升腾之际,第一起“蓝化症”病例出现了。

地点是西伯利亚一座偏远小镇。一名参与“一句话运动”的老人在向亡妻倾诉后,皮肤逐渐泛出淡蓝色纹理,如同藤蔓般顺着血管蔓延。起初并无痛感,反而自称“感到平静”,但第七天夜里,他在睡梦中微笑离世,遗体周围竟自发生长出一片蓝花园,花朵中心皆藏着一张微型照片??是他与妻子年轻时的合影。

联合国医学委员会迅速介入,初步判定这是一种**情感共鸣引发的生物转化现象**,机制尚不明,但极可能与人类DNA中潜藏的“共感基因”被激活有关。恐慌随之蔓延,媒体标题耸人听闻:“爱会杀人?”、“蓝花是寄生体?”、“下一个,是你吗?”

“忘川同盟”残余势力趁机煽动:“看吧!这就是你们执着于‘听见死者’的代价!灵魂不该归来,情感不该超越肉体界限!”

陈默面对全球质疑,召开首次公开共感发布会。他站在老屋门前,身后是随风摇曳的蓝花园,镜头对准全世界。

“我知道你们害怕。”他说,声音平稳却不容置疑,“你们怕改变,怕未知,怕爱得太深反而失去自己。可我想问一句??如果一个人,因为说出‘我爱你’而变成蓝花,那他的爱,是真的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