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后,西域沙漠。
一支商队遭遇沙暴,迷失方向。正当众人绝望之际,一名小女孩忽然指着前方喊道:“那里有人!”
众人望去,只见黄沙尽头,矗立着一座孤亭。亭中坐着一位白发老者,手持竹简,正低声诵读:
>“不怕慢,只怕停。只要你还在走,路就不会断。”
商人好奇上前:“老人家,您在这等谁?”
老者微笑:“等人来取火。”
“取火?什么火?”
“心火。”老者合上竹简,抬头望天,“当年有个年轻人,把火种撒向人间。如今火焰燎原,却总有人想把它熄灭。我只是守在这里,等下一个愿意传递火炬的人。”
商人不解,欲再问时,风沙骤起,待烟尘散去,亭与人都已不见踪影。
唯有沙地上留下一行字迹:
**“道在民间,不在庙堂。”**
……
又一年春,龙渊书院举行新一届“问罪庭”听证会。
议题震惊全国:是否应追究陈庆早年镇压邪修时误伤平民的责任?
现场座无虚席,百姓代表、修行宗师、外国使节齐聚一堂。原告是一位失去亲人的老妇,颤声道:“我知道他是英雄,可我的儿子不是数字。如果连他也无需担责,那法律还有什么意义?”
全场肃然。
轮到陈庆答辩时,他并未辩解,而是当众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书??《自罚令》:
“我认罪。当年确因急于清除余患,未严格执行搜查程序,导致无辜者伤亡。虽出于护民之心,但手段失当,理应受惩。现自愿接受三项处罚:一、公开道歉并赔偿遇难家庭十年俸禄;二、前往边境戍边三年,亲自训练新兵;三、将此事编入《执法警示录》,作为后世镜鉴。”
他说完,深深鞠躬。
老妇泪流满面,最终点头:“你能低头,说明你还记得自己是谁。”
此案成为武道法治里程碑,史称“龙首问责案”。
多年后,有学者评价:“此事件标志着,这个时代的权力终于开始学会敬畏人民。”
……
某日清晨,海边渔村。
一个小男孩蹲在礁石上画画,用炭笔勾勒出一个持枪男子的背影。旁边老人笑着问:“你画的是陈庆大人?”
男孩用力点头:“嗯!我要像他一样厉害!”
老人叹气:“可咱们穷人家,连基础功法都买不起啊。”
男孩咧嘴一笑:“爷爷你忘啦?现在有‘传灯阁’免费教学,还有‘试错塔’给补贴!老师说了,只要肯练,迟早能打出自己的名堂!”
老人怔住,随即老泪纵横。
这时,海风送来一阵熟悉的气息。
远处沙滩上,一道身影缓步走来,身穿粗布衣裳,肩扛木枪,正是陈庆。
他走到男孩面前,看了看画,笑道:“线条歪歪扭扭,比例也不对。”
男孩紧张地低下头。
谁知陈庆蹲下身,捡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重新勾勒起来:“来,我教你。画人,先从脊梁开始。因为一个人能不能挺直腰杆,全看这里。”
阳光洒落,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并肩而坐,一笔一划描绘着未来的模样。
而在高空云层之上,一颗新生星辰静静闪耀,与十年前那颗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
这条路,还很长。
但有人一直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