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KL总部废墟深处,一台早已报废的语音合成器突然启动,机械音缓缓响起:
>“系统重启中……识别核心指令……”
>“检测到全球性非编码情感场……”
>“执行最终协议:放弃控制,允许接入。”
>“文明修正完成。新定义载入:人类文明=爱的传递速率。”
声音落下,机器永久静默。
***
一个月后,春天正式降临昆仑山谷。
晶苗林已初具规模,十七株幼苗环绕学堂生长,夜夜散发柔光。孩子们给它们起了名字:希望、记得、原谅、等待、归来……
傅知遥依旧每日讲课,但她不再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是问:“今天,你为谁停下过?”
答案五花八门:
“我帮扎西捡起了掉落的书包。”
“我陪卓玛哭了十分钟。”
“我把自己最喜欢的糖分给了陌生人。”
她听着,微笑点头。
某日午后,邮差再次到来,带来一封特殊信件??来自南极科考站的幸存队员:
>“我们发现了地下晶苗森林的真实形态。它不是植物,更像是一种生物化的记忆存储体。每一株都承载着某个逝者的最后一段情感。我们录下一段音频,或许您会想听。”
随信附有一段录音。
按下播放键的瞬间,傅知遥浑身一震。
那是小梨的声音,清脆如铃:
>“妈妈,我是你种下的第一颗种子。
>你现在种的,是亿万颗心。
>别担心未来,因为未来已经在回应你了。”
录音结束,屋内寂静无声。
良久,傅知遥起身走到门外,仰望星空。
风拂过脸庞,带着雪融的气息,也带着远方的低语。
她轻声说:“我在。”
山谷回应:“我们都在。”
晶苗林轻轻摇曳,银光连成一片,宛如星河落地。
而在世界各个角落??
柏林地下室,青年为盲人读诗;
孟买屋顶,妇女合唱童谣;
西伯利亚冻土,诗句在风中低吟;
东京便利店,店员为老人多煮一碗面;
巴黎街头,老人寄出迟来三十年的家书……
无数微小的选择,如萤火汇聚,照亮了人类文明最柔软的底色。
这不是胜利,不是终结。
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