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二百二十五章 篡位(第2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篡位(第2页)

“后世子孙,若尔等见此影,则吾所惧之事已生。‘天工阁’非今人妄作,乃我朝一脉秘传。当年靖难之后,太宗皇帝命我等研‘控天之术’,以保江山永固。然其力太过,人心难持,遂分裂为三派:一曰‘顺天’,主张顺应自然;二曰‘逆命’,欲以人为神明;三曰‘守梦’,即吾所属,愿以知识为薪火,待后人自择道路。”

影像戛然而止。

沈清澜坐在黑暗中,久久不动。他知道,这段历史从未载入史册。他也明白,今日的“天工阁”并非突发奇想的极端组织,而是七百年前就被种下的种子,在这个时代破土而出。

更可怕的是,那批逃逸的晶体,可能仍藏着更多禁忌指令??比如如何彻底接管全球气候系统,或唤醒沉睡的地壳引擎。

返程途中,沈清澜做了一个决定:启动“守梦者名录”重建工程。名单上不再仅有科学家、官员,而是加入农民、工匠、盲童教师、边境邮差……每一个曾默默守护微小正义的人。每人授予一枚微型晶钥,植入皮下,与其生命体征绑定。唯有全员共识,方可触发最高权限??销毁所有危险知识模块。

他对陈砚舟说:“我们不能再让任何人独自掌握开启末日或天堂的钥匙。”

与此同时,云南的小院里,阿禾的身体竟奇迹般好转。高烧退去,力气渐复。医生查不出原因,唯有她自己知道??那一夜,她做了个很长的梦。

梦中,她走过一条无尽长廊,两侧是无数扇门。每一扇门后,都有一个“她”在不同世界做出不同选择:有的成为帝王师,权倾朝野;有的隐居山林,终老不问世事;有的投身战火,死于青年……最后,她推开最后一扇门,看见一群孩子围坐在梨树下,手中捧着泛黄的信纸,轻声朗读:

“致二?七四年夏令营的少年们……”

她站在门外,泪流满面。

醒来后,她第一次主动拿起录音笔,录下新一段声音:

“如果你正在听这段话,请记住: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恰好没在某个岔路口转身离去。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属于某一个人,它属于所有愿意在黑暗中多走一步的人。当你觉得疲惫时,请回头看看,那些你曾照亮过的路。然后继续往前走,不必回头,不必等待掌声。因为光,本就不为自己而存在。”

春天再次降临。

允文学院迎来了第十二届毕业典礼。这一次,礼堂外不仅有梨花,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代表:维吾尔族少年带来用太阳能驱动的木偶戏箱;黎族姑娘展示了基于祖传织锦纹样的量子加密算法;一位聋哑学生用手语操控全息投影,演绎《论语》中“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场景。

沈清澜走上讲台,身后大屏缓缓展开一幅地图??那是全新的“根系网络”实时图谱,十万多个节点闪烁着绿光,覆盖城乡、荒漠、海岛。每个点,都是一个自主运转的生命单元。

他说:“去年今日,我们以为阿禾老师即将告别。但她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一课:结束从来不是终点,只是传递的开始。今天,我不代表任何人发表演讲。我要邀请每一位毕业生,走上台前,说出你们心里最不敢说却又最想坚持的事。”

于是,一个接一个年轻人走上台。

有人哭着说:“我想回老家教书,哪怕月薪三千。”

有人坚定道:“我要研究可控核聚变,哪怕一辈子看不到成功。”

还有一个小女孩,才十五岁,声音稚嫩却清晰:“我想建一所没有考试的学校,让学生学会怎么爱一个人,而不是怎么赢过别人。”

全场寂静,继而掌声如雷。

当天夜里,沈清澜再次提笔给阿禾写信:

“今日万人齐聚,只为说一句真心话。原来最勇敢的事,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拒绝被世界改变。

你曾问我,为何要坚持?现在我懂了。因为我们见过光,就不能假装习惯黑暗。

孩子们已经开始奔跑,他们的方向各不相同,但脚下踩着的,是你我铺下的路。

你说明年要一起写信,我等着。

到时候,我们不写给未来,我们写给彼此??像两个普通老人,唠叨着天气、菜价、谁家孩子考上大学。

那样的日子,才是我们拼命想要抵达的远方。”

信寄出七日后,阿禾回到了允文学院。

她没有惊动任何人,清晨时分独自走上观星台。梨花落在肩头,钟楼铜铃轻响,一如多年前那个雨夜。

她展开一张新纸,写下第一行字:

“致二?七五年夏令营的少年们:当你们读到这封信时,我希望我已经学会了安静地老去。但请相信,我的心跳,始终与你们同频。”

风起,纸页翻飞,仿佛千万个未完的梦,正乘风而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