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流量下水道,怎么越摆越火了 > 第206章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国内外所有奖项都是垃圾(第1页)

第206章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国内外所有奖项都是垃圾(第1页)

“……”

算是预料之中的问题,方盛显然并不觉得意外,依旧快步往前走。

当然,他不至于对此避而不谈。

方盛只是有些无奈的说道:“最近你们是不是商量好了的?”

“怎么都在问我要不要。。。

夜色如墨,沈阳老工业区的风穿过断裂的钢梁,在空旷厂房中发出呜咽般的回响。小陆坐在工作站前,屏幕蓝光映在他疲惫却清醒的脸上。他刚把《第十一人》音频同步至全球十二个备份节点,心跳仍因那段录音而起伏不止。窗外,方盛正蹲在一辆报废卡车后调试卫星天线,魏莉莉则蜷缩在角落翻阅一叠泛黄的手写信件??那是从一位已故铁路工人遗孀家中找到的私密通信,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

“信号恢复了。”方盛走进来,拍掉身上的雪,“瑞士那边确认接收到最新包,柏林也说特别单元准备就绪。”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但国内几个主要分流站被封了IP,用户上传现在得靠跳转链路,延迟很高。”

小陆点头,没说话。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风暴从来不是一次断网或一封警告函,而是缓慢、持续、精准地切断传播路径,让声音困于孤岛。他打开后台监控面板,红色警报不断闪烁:**“关键词过滤升级,‘下岗’‘补偿金’‘集体记忆’等字段触发自动拦截机制”**;另一条提示更刺目:**“APP商店版本审核无限期搁置,理由:内容安全风险不可控”**。

“他们不想让人听见。”魏莉莉抬起头,眼底布满血丝,“可这些故事本身没有攻击性,它们只是存在。一个人讲自己怎么省下饭票给女儿买铅笔,一个母亲回忆儿子参军前夜帮邻居修屋顶??这算什么威胁?”

“因为真实比口号更有力。”小陆轻声说,“当千万个真实的碎片拼在一起,人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岁月静好’背后有多少沉默的代价。”

话音未落,手机震动。是彭树良发来的语音消息,加密通道传输了三次才成功播放:“文化部下属的‘历史叙述合规委员会’正式挂牌,首项任务就是清理‘非官方口述项目’。公安系统已介入,技术溯源正在进行。建议立即停止公开活动,所有核心成员考虑撤离。”

空气凝滞了几秒。

“撤离?”魏莉莉冷笑,“往哪儿撤?云南边境?还是干脆飞国外?我们做这个,就是为了留在这里的人能被听见!”

“我不是说放弃。”小陆缓缓起身,走到墙边的地图前。那是一张手绘的中国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已完成采集的地点:贵州、抚顺、鞍山、成都、乌鲁木齐……每一个点都连着一根细线,通向中央写着“星火协议”的徽标。“但我们得换方式。既然不能堂堂正正地播,那就走地下。”

方盛皱眉:“你是说……像八十年代地下诗刊那样,人工传递?”

“不只是传递。”小陆眼神坚定,“我们要造一台‘记忆放映机’??离线设备,内置固态存储,支持生物识别解锁,能在任何投影面播放加密内容。不联网,不注册,不依赖平台。谁拿到它,就能看,能复制,能再传下去。”

魏莉莉愣住:“你是想发动一场物理层面的病毒式传播?”

“对。”小陆点头,“数字世界可以封锁,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背一台机器走街串巷,只要还有老人肯对着镜头说出名字,我们就没输。而且,这种设备一旦流入民间,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三天后,第一台原型机诞生。

它外形像个旧式录像带盒,外壳用回收金属焊接而成,正面嵌着一块微型触控屏和指纹读取器。内部搭载TB级加密硬盘,预装五百小时精选影像,包括刘建国的日记、新疆兵团烈士名单、傈僳族迁徙史、抚顺工人聚会实录……每一部都被重新剪辑成十分钟以内的短片,配有简体中文与拼音双字幕,方便识字率较低的群体观看。

方盛给它取名:“火种一号”。

测试当晚,他们在废弃礼堂里架起白布,邀请附近几位退休工人前来观影。第一个片段是1998年国企改制大会上,一名女工长跪不起的画面。她哭着问领导:“我丈夫工伤瘫痪在家,三个孩子还在上学,你们让我‘自谋出路’,我能去哪?”镜头外有人呵斥“关机”,画面剧烈晃动后戛然而止。

放映结束,全场寂静。

一位七十多岁的锅炉工颤巍巍站起来,掏出一张折了无数遍的纸:“这是我当年写的申诉书,打了十八个部门都没人理。今天看了这片子,我想……也许有人会愿意听听我的。”

小陆接过那张泛黄的纸,指尖微微发抖。他知道,这张纸不会改变过去,但它可能点燃未来。

“我们可以帮你录下来。”他说,“放进下一版‘火种’。”

老人点点头,眼泪砸在水泥地上。

一周内,“火种”计划悄然启动。团队分成三组:方盛负责技术迭代与批量生产,目标三个月内做出一百台;魏莉莉联络各地可信联络人??乡村教师、社区医生、寺庙住持、退休记者??建立秘密交接网络;小陆则带着几台样机南下,亲自培训第一批“记忆使者”。

第一站是湖南邵阳。那里有个自发组织的“知青返乡团”,五十多位老人每年清明都会回到插队村庄祭扫故友。小陆在村头小学的教室里办了一场小型培训会,教他们如何使用“火种”收集本地老人口述,并将素材刻录成新的副本继续流转。

“你们不怕被抓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问他。

“怕。”小陆坦然回答,“但我更怕几十年后,孩子们翻开课本,只看到一句话:‘上世纪末社会平稳转型’。然后问我们:那时候的人都去哪儿了?”

老人沉默良久,最终伸手接过机器:“我来当第一个使者。”

热门小说推荐

崩坏星河
国王陛下崩坏星河
...
狐狸的美男图鉴
懒癌晚期的柚狐狸的美男图鉴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