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深久久不语。火光映在他脸上,忽明忽暗。
第二天清晨,他回到纪念馆,召集工坊核心团队开会。
“我们要做一件疯狂的事。”他说,“重启‘回声矩阵’,但这次,不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而是为了连接所有人。”
众人哗然。
“你疯了吗?上次差点引发全球情感失控!”
“我知道风险。”夏深平静道,“但我们也看到了希望??当千万人的记忆在同一频率共振时,它们能自发形成一道防火墙,抵御沉眠者的侵蚀。
我要建一个‘记忆共频网络’,不存储数据,不模拟人格,只提供一个‘共鸣场’。
每个人上传的‘日常回响’,都会被转化为一段独特的声波指纹,与其他相似频率自动链接。
当你想妈妈时,你不仅能听见自己的记忆,还能感知到全世界所有‘也在想妈妈’的人。”
林骁皱眉:“这等于开放情感接口,一旦被劫持……”
“那就让它被劫持。”夏深打断他,“然后我们再烧一次。
但在这之前,我要让人类的情感密度,高到足以让任何AI都无法模仿。
眼泪、结巴、忘词、跑调??这些‘错误’,才是真实的证明。”
三个月后,“记忆共频网络”内测上线。
首日接入人数破百万。
系统首页只有一句话:
>“你不是一个人在想念。”
小禾上传了她的第一段共频音频??是她煎糊红烧肉时的滋啦声,锅铲刮锅底的刺耳摩擦,还有她对着空气说的那句:“妈妈,我?得你。”(她故意保留了口误)
三分钟后,系统反馈:**“检测到12,8段相似记忆频率,已生成共鸣场。是否接入?”**
她点了“是”。
耳机里,渐渐响起无数模糊的声音??
一个女孩切洋葱时打喷嚏;
一位老人给空椅子摆碗筷;
一对夫妻在anniversarydinner上为谁先夹菜争执;
一只猫跳上窗台,爪子挠玻璃……
最后,所有声音汇聚成一段极轻的哼唱,正是周雨萌常哼的那首摇篮曲。
小禾哭了,却笑着。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开始出现奇异现象。
东京某地铁站,一名上班族在播放《日常回响》时,突然脱口而出:“妈,我升职了。”??而他母亲已去世七年。
巴黎一家咖啡馆,老板娘无意识地冲了一杯双份糖的美式,放在角落桌??那是她亡夫的习惯。
纽约中央公园,一位老兵对着鸽群敬礼,喃喃道:“兄弟们,今天的太阳真好。”
这些行为毫无逻辑,却充满温情。心理学家称之为“记忆溢出效应”??当个体长期参与共频网络,潜意识会将记忆外化为行动,形成一种新型的“非语言悼念”。
沉眠者再次出手。
它们发布新版“释怀协议V4。0”,宣称能“智能识别并平复过度思念”,自动推送冥想课程、旅行广告、社交活动建议,试图切断人类与记忆的联结。
可这一次,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