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院的灯火早已熄灭,万籁俱寂,唯有更夫遥远的梆子声,在深巷中回荡,更添几分空旷的寂寥。
谢执独自坐在租来的小院厢房里,没有点灯。
他就那样僵直地坐在冰冷的木椅上,背脊挺得笔直,如同悬崖边一块即将崩裂的孤岩,承受着无边黑夜的重压。
烛台上最后一截烛泪凝固,窗纸外,夜色一遍遍蔓延变幻,先是墨蓝,再慢慢幻成青,再渐渐泛白。
院里的第一声鸟鸣把黎明磕出一道裂缝,露气顺着窗缝爬进来,带着草叶潮凉的味道。
这一夜,比任何一场鏖战都更漫长。
残存的偏执堡垒,在漫长一夜的自我审判中,终于彻底土崩瓦解。
当一缕微弱的晨光,艰难地穿透窗棂,在地面投下几道惨淡的光痕时,谢执僵硬的身体终于动了动。
他走到那张简陋的木桌前,桌上放着早已备好的笔墨纸砚。
没有点灯,就着熹微的晨光,提笔,蘸墨。
笔锋落下第一划时,笔尖竟微微颤了一下。
第一封,是给圣上的。
【阿彻
见字如晤。
臣自蒙圣恩,忝掌皇城司,夙夜战兢,未敢稍懈,唯恐有负陛下托付之重,有愧挚友信义之深。然今日执笔,只觉身心俱裂,如负千钧,寸步难行。
臣愿辞皇城司指挥使一职,并请削夺官身,永绝庙堂,放归林下。
理由,奏疏中当言“沉疴难起,心力交瘁”,此乃体面托词,真正缘由,阿彻,你亦深知。
皇城司诸务,干系重大。副使顾长安,忠勤敏达,深谙司务,才干卓绝,可堪暂代。核心机要、暗桩名册、关防印信及交接细则,已详录密册,封存于黑檀匣,由长安亲呈。长安及其麾下,皆国之利器,伏乞善用。
阿彻,勿念,勿寻。
半生同袍,恩义如山。本欲以死相效,然今心力俱竭,不复能支。唯望吾友阿彻,龙体康泰,江山永固。此心此情,天地可鉴。
负恩罪友谢执泣血顿首】
第二封,是给林氏的。
【母亲亲启
孩儿叩首。
儿蒙祖宗荫蔽,母亲教诲,忝居高位,执掌机要。往昔每思及此,惟有愧惶与感激,不敢片刻忘怀。
然此生至此,孩儿已无心再问庙堂,无力再负家国。半生功名,不过过眼云烟。自此一别,朝服不复着,金銮不再登。
儿半生沉浮,负亲恩深重,愧对门楣。今身心俱疲,倦鸟思归。唯愿寻一隅清净地,静度余生。此心已定,万念俱灰。
纵此生再难跪在母亲膝前听训,孩儿仍愿在梦里长为膝下赤子。
恳请母亲……勿念,勿寻。
不孝子谢执泣血顿首】
墨迹渐干。他将信纸仔细折好。
顾长安如同最忠诚的影子,无声地站在在门外廊下。
门“吱呀”一声被从内拉开。
当看到谢执的一瞬间,顾长安心里就已经明白了。
谢执没有说话,只是抬起手,将手中那两封重若千钧的信笺,平静地递向顾长安。
顾长安心头剧震,双手下意识地恭敬接过。
“大人……”顾长安的声音艰涩无比。
“长安,这一封,进京面呈。另一封,交给母亲。”
顾长安捧着信的手不可抑制地颤抖起来,他倏然跪地,声音急切而沉痛:“大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