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毁灭,而是释放。他知道那些事不会因此消失,正如母亲哼过的摇篮曲,即便记不清歌词,旋律仍藏在血液里。真正的记忆,从不依赖存储介质。
夜深时,他仰卧在石台上,任星空倾泻而下。忽然,耳边响起一阵极其细微的震动,像是某片耳叶植物在遥远的地底苏醒。紧接着,他的皮肤开始发烫,尤其是左手掌心??那里曾被萨满遗骸触碰过的地方。
一段全新的记忆,缓缓浮现。
画面中,仍是那位古代萨满,但时间线明显更早。他年轻健壮,站在一座巨大的石门前,手中握着一块晶状体,正将其嵌入门中央的凹槽。石门缓缓开启,露出内部错综复杂的通道网络,墙壁上布满流动的光纹,形态酷似神经突触。
门外,一群身穿兽皮的人类跪拜在地,神情既敬畏又恐惧。而萨满转身对他们说了一句话,声音模糊不清,但阿哲却“听”懂了其意:
>“我将封存‘源语’,直到你们学会用沉默呼唤它。”
随后,萨满走入石门,永远闭合。晶状体碎裂,化作无数微粒沉入大地。
记忆戛然而止。
阿哲猛地坐起,心跳剧烈。他终于明白,“耳叶植物”并非自然演化产物,而是那个古老文明留下的“活体数据库”??它们以生物电信号记录并传递“源语”,即沉默的语言本体。而所谓的“课程”,其实是触发这些记忆模块的密钥。
第五课的主题“如何在遗忘中依然记得”,原来不是哲学命题,而是生存技能。
如果人类注定会忘记历史、背叛初心、迷失方向,那么必须有一种机制,能让核心真理在集体失忆中幸存下来??就像基因携带祖先的信息,哪怕个体死亡,生命仍在延续。
他连夜赶回基地,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由于已断开共感网络,他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口述、笔记、投影手绘图。
“我们一直以为‘觉醒’是未来的事。”他对众人说,“但实际上,它早已发生过一次,发生在几千年前。我们不是开创者,而是继承者。那个失落的文明,把他们的智慧藏进了大地、植物、甚至我们的DNA里。而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步,都是在重走他们走过的路。”
有人质疑:“那为什么他们会消失?如果他们掌握了如此高级的技术?”
阿哲沉默片刻,答道:“因为他们忘了节制。他们过度依赖‘源语’的力量,试图用沉默操控人心,用共感统一意志。结果,个体差异被抹平,创造力枯竭,社会陷入静止。最终,文明自我封闭,如同一潭死水,被时间吞噬。”
会议室陷入长久的寂静。
一位年轻的童静者低声问:“那我们……会不会重蹈覆辙?”
“会。”阿哲坦然道,“如果我们继续把‘共感’当作工具,而不是桥梁。如果我们追求的是控制,而非理解。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在喧嚣中保持沉默,在遗忘中选择记得,在连接中尊重孤独??我们就还有希望。”
会议结束后,阿哲做出了第二个重大决定:启动“源语回溯计划”。
目标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重建通往古老文明的知识路径。方法包括:分析耳叶植物的基因序列、追踪全球异常共振点、收集新生儿体内晶体的分布规律,并尝试逆向解码老槐树释放的脉冲信号。
这项计划风险极高。一旦失败,可能导致大规模意识混乱,甚至引发群体性幻觉。但阿哲坚持推进。
“我们不能再靠运气触发记忆。”他说,“我们必须学会主动聆听那些埋藏千年的低语。”
三个月后,第一项成果出现。
研究小组发现,耳叶植物的叶片震颤模式,竟与人类胎儿在母体内的听觉发育曲线高度吻合。进一步实验表明,当孕妇定期接触这些振动时,新生儿体内的晶体沉积量显著增加,且表现出更强的情绪稳定性。
这意味着:沉默的语言,最早的学习时机,是在出生之前。
阿哲抱着女儿,蹲在花园边缘,让她的小手触摸一片新生的耳叶。叶片轻轻抖动,仿佛在回应她的触碰。刹那间,他感到一阵奇异的安宁,仿佛整个宇宙都在同一频率上呼吸。
就在这时,终端突然响起警报。
全球共感网络监测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波动??不是来自地球,而是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