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打破教育的“迷思” > 离真正的教育近些再近些(第4页)

离真正的教育近些再近些(第4页)

学生们很喜欢生物老师田宗秀。

因为她从来不拿学生的成绩说事儿。不管谁问她成绩,这个大眼睛的女老师眼睛更大了:“我不记得哦。”随后,她补充道:“我只记得孩子向我提出了什么问题。”她给我们看自己随身携的一个小本子,上面写满孩子们的问题:“鱼的鼻孔是干什么的?”“中国有狮子吗?”……

其中一个问题让田宗秀特别得意。那是学习“癌细胞可以无限分裂”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来的:“能不能利用癌细胞无限分裂的特征,让已经衰老的细胞重新分裂,让人长生不老呢?”

田宗秀遇到这个班的班主任,乐呵呵地表扬起了提这个问题的学生。没想到,班主任眉头一皱,说,这个学生调皮得很,老是问些不搭调的问题,哪有那么好!

田宗秀默然了。后来,她在教学日记中里写道:“求学问,需学问。真正的好课,应当越讲学生的问题越多。”

可现实是,学生年龄越大,越提不出有意义的问题,最后连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没有了。

问题在哪里?

几年前,学校曾派田宗秀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一个心理学故事让她感触颇深:科学家给一只初生的小猴子,做了两个假的猴妈妈。一个猴妈妈用铁丝做成,但有一个奶瓶;另一个猴妈妈是用温暖的绒布做成的,没有奶瓶。慢慢地,科学家发现,小猴子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到铁丝妈妈那里;其他时候,都依偎在温暖的绒布妈妈怀里。

“这个实验里的奶瓶,不就像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吗?而我们给学生的情感,给他们的心理影响,就像绒布的温暖一样。同样的道理,在课堂上,学生希望学到知识,但他们更渴望得到情感上的回应与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放松,感到安全。只有当学生感到安全和放松时,他们才会敢于提问,敢于表达。”

如何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放松?临沂二十中的老师想了不少的办法。

初冬到,临沂飘下了雪花。

学生们望着窗外,眼里是欣喜和渴望。语文教师吕金峰看在眼里,微微一笑,大手一挥:“走,我们到教室外面去!”

伴随着一阵欢呼声,学生们“飞”出了教室。操场上,有的学生迎着纷飞的雪花狂奔,有的漫步徜徉,还有的捧起雪花,任凭它在手中慢慢融化……

一个男生俨然忘记了寒冷,把外套一脱,来了个前空翻,又仰卧在草地上,大吼一声。吕金峰一惊:“你咋了?”

“老师,我还想再脱下一件衣服。我就是感觉太爽,太爽了!”

渐渐地,学生们聚集到了吕金峰的身边。师生一边赏雪,一边开怀畅聊。

“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看花园的树木,挂满了雪花,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妙景象。”刚才在树下徘徊的学生,曼声说道。

“真是温婉细腻。”吕金峰颔许赞叹。

“刚才我大吼一声,任凭雪花落在身上,只是希望能扫去我这几天的郁闷,我那是兴奋,是发泄啊!”其他学生也抑制不住地表达自己。

“老师,我听到了地下小草的欢喜,它们急切盼望的(棉被)来了,可以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了,不信您听。”

……

放下心防的学生,争相说出自己的感受。没有对错,没有高下,有的只是个性化的、多彩的表达。

等学生们说得差不多了,吕金峰这才笑着说道:“同学们刚才说的,不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吗?”

“你们所观察到的,如树下、草坪上,就是写作时的角度与顺序;你们或欣喜或沉寂的反应,就是作文的情感。如果把今天的收获记录下来,不就是一篇绝妙的文章吗?”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学生们却依然热情高涨,意犹未尽。

第二天,学生们交上来一篇篇对雪景的观察感受,真诚而自然,个性而富有情感。

“我尊重学生的自由言说、个性表达。对他们的表达,我不限制,不提要求,不以己律人,不以成人化的观点和态度来评价。”吕金峰说,为此,自己特地每周开设一节口语课,日常课堂也以说为核心,以说促读,以说带写,引领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

自由的表达,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也唤醒了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一位家长对吕金峰说:“吕老师,你用的什么好办法?孩子读小学时,我是他的语文老师,六年都没调动他的积极性。但现在回家以后,他总是积极和我们交流,然后就是思考、写作。”

“哪有什么好办法?表达与言说本来就是人的本能,我不过是让学习重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它不再是神秘和艰难的事。”吕金峰说,对于学习的恐惧感,往往是我们成年人给学生的,我所做的,只是纠正与回归。

“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向美而生。”在校长姜怀顺看来,如果老师不能创造一个审美的境界,那教育就是低层次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