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打破教育的“迷思” > 离真正的教育近些再近些(第3页)

离真正的教育近些再近些(第3页)

校长姜怀顺说:“你还真不知道!看看日常课堂,有多少人是在教教材,是在考什么教什么。弄不清楚‘教什么’这个教育的元问题,环节打造得再精美,知识教授得再流畅,也不过是个优秀的匠师。”

“三流的教师讲知识;二流的教师讲方法;一流的教师讲基本思想和方法产生的过程。对照这个标准,你做到什么程度了?”

会场上,老师们陷入了沉思。

真正的教学并不是观摩课上那些完美的环节

刚参加工作不久,王丽花就让年级主任很头痛:“这个‘小年轻’,怎么不按常规出牌?”

很多时候,王丽花的课堂太安静。学生们坐在座位上,不读教材,却捧着《莎士比亚全集》等课外名著;读书有了心得,就提笔写下,长短不拘、体裁不限,只需写出自己的真诚感悟即可。

还有些时候,课堂却像煮开了锅的饺子。学生们大声辩论、开心表演,好几次,声音大得连隔壁班的老师都忍不住提意见。

屡劝不改,年级主任一气之下,向校长姜怀顺反映情况:“教学环节没有了,模式没有了,教学常规也不遵守,教学质量怎么有保障!”

“可是,真正的教学并不是我们在观摩课上看到的那些完美的环节啊。教育,不过是把学生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王丽花轻轻几句话,一下子击中了姜怀顺的心,应和了他对知识和能力的看法。

记得前不久,他听了一节语文课,讲的是说明文《赵州桥》。

老师准备得很充分,讲得也非常精彩。

课后,姜怀顺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这节课,你想让学生得到什么?”“要让学生得到说明文的方法,理解赵州桥是座伟大的桥啊。”

“你怎么让学生得到说明文的方法?”“他们知道了详略、重点、比喻、对比等手法,还知道了写作的顺序。”

可是,“这就转化为学生写说明文的能力了吗?”教师一考虑,对啊,当学生不会使用的时候,怎么能说他掌握了说明文的方法?没有活动,又怎么去呈现学生写说明文的能力?

此时,老师把无形的能力等同于有形的知识了。

有形的知识可以分析,而无形的能力无法拆分,也不能传授,只能靠学生的做和悟来加以把握。

如果用分析的方法去培养能力,就会像寓言里讲那样,青蛙问蜈蚣:“你有上百条腿,是怎么走路的?到底是先迈哪条腿,然后动哪条腿的?”蜈蚣苦思不得其解,到最后,反而连路也不会走了。

“我们做的何尝不是青蛙的事呢?我们总以‘深挖’为借口,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以为把文章从内容到写法都分析清楚了,学生就有了相应的能力,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姜怀顺问老师们,中国第一部研究语法的著作是《马氏文通》,写于1898年,在那之前,难道中国人的语文能力不好吗?“这就是知识和能力的区别啊!”

“王丽花不过是想通过《莎士比亚全集》,把学生带进一个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世界,一个表达情感和形成价值取向的世界,一个用文学的特有思维方式来呈现生活的世界。她的关注点在能力,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等待花开?”姜怀顺对年级主任说。

三年后,学生用成绩证明了姜怀顺的预测。王丽花带的两个班,入校时,语文成绩在全年级垫底;中考时却一跃成为年级的二、三名。一下子,大家刮目相看。要知道,这是刚毕业的王丽花带的第一届学生。

“过去,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原来,还有不教而教。”对王丽花的成长,许多老师很有感慨。不教而教的真谛何在?在于让学生在生机勃勃的、不强求一致的教育境界里,自我感悟,自我成长。

不久后,语文老师们聚在一起,商讨出了语文教学的“六大”策略:大阅读、大背诵、大演讲、大复述、大欣赏、大写作,目的就是超越教材,为学生能力养成创造条件。

学校语文教学的境观,为之一变。

孩子们爱上了语文,爱上了阅读,笔下也慢慢有了灵性:从最初的一两句话,到后来的提笔千言,有的学生甚至在班刊上连载小说,一次写作就在万字以上。

而超越教材的关键,是把学科逻辑变成学生的认知逻辑。

“就拿初中地理来说,教材上罗列着枯燥的知识,前面讲个问题,后面立即跟着答案,学生哪里有感悟和思考的空间?又哪里有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思考的路径?”地理教师上官景进从教20多年,不止一次思考过这个问题。

像《新疆》一章讲到坎儿井,不仅有示意图,还有很详细的解释。这不坏事儿了吗?“为什么不把示意图直接删掉,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新疆人,该如何生存?能力必定是在探究中形成。”

为了实现自己的设想,去年,上官景进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重写《新疆》一章的教材。

在他自写的教材里,没有任何结论性的东西,只是用美丽的笔触介绍新疆:“高山与盆地相间,酷寒与奇热并存,冰川与火洲为邻,荒漠与绿洲相映。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外貌、气候特点,造化出新疆神奇的塞外风光……”

如诗如画的文字,吸引着学生,让他们对新疆这个神奇的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抓住机会,上官景进抛出了问题:“为什么新疆会呈现出这样的地理景观?”“渤海水西调入疆可行吗?”“在这么极端干旱的自然环境下,当地居民怎样才能生存下来?”等

学生们相互讨论着、质疑着。一节课结束,学生们跟在上官景进身后,叽叽喳喳:“老师,地理真有趣儿!”

对学生的表达,不以己律人,不以成人化的观点和态度来评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