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心灵的觉醒:理解教师叙事探究 > 穿越恐惧回归爱(第1页)

穿越恐惧回归爱(第1页)

穿越恐惧回归爱吴国珍

每一位教师的心灵烛光,就是“千百条互相持衡”教师共同体的温柔之手。“大爱化解师生冲突”叙事镶嵌的意义之链,通过王艳华主任的案例,把我们彼此感应到的心灵清辉,扩充到了教师无条件包容的大爱圣地。而处于成长中的教师更关心的是,我的心灵如何才能拥有教育需要的绝对无条件包容?

教师要能够悟出和体验到无条件包容的大爱,很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教师首先读懂自己的心灵。读懂自己的心灵又首先需要诚实洞察自己的灵魂真相。

一“最高的爱”和“最大的怕”

烛光的美丽很容易隐没在强光中,而黑暗的背景却更能显示其清辉万缕。亲临现实教育的风波涌动,贴近需要更多关照学生心灵的班主任的实况,有助于聆听到灵魂的真相。要感悟教育的无条件包容,先直面心灵深处“最高的爱”和“最大的怕”。

现实扑面而来的信息是:一方面有许多优秀班主任的共鸣:不当班主任就品味不到当教师的真正乐趣;而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繁琐辛苦、责任重大、吃力不讨好,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身为班主任还缺乏独立理顺班上“害群之马”的定力和智慧,而学校单一的量化指标奖惩驱动却无视你呕心沥血的投入!失望、无助、教育**消退感就会袭来。

当现实中落实班主任岗位还往往依靠职称晋级驱动甚至轮流坐庄等硬性管理,当校规纪律检查基于恐惧学生失控,遵守校规校纪远比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重要,为满足外部规定而控制学生的越规捣蛋就心力交瘁了,心灵怎能不倦怠,倦怠的心灵又何存包容的大爱?

尤其是,当承担着援助班主任教育极端顽劣学生的的学校领导,尚不能像王艳华主任那样无条件包容,教师团队尚未形成相互默契信任的教育合力,单个心灵就会被更大的恐惧和无助所裹胁,心灵烛光在团团阴霾中失色,教师个体面临集体无意识迷失的危机!

而上述种种在现实中却如此司空见惯!笔者曾经和一批学校政教主任一起观看教育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并请他们分享真实体会。不少观者对影片中的马修教师包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几乎不相信,认为这只是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构情节而已,觉得马修除了会包容,似乎什么都不会,活得真窝囊!甚至激动地反问:怎么能禁止体罚学生?你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次体罚效果好!并振振有词:如果包容能解决问题,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了!

这些无奈反应很真实,也让人震撼。你能感受到教师心灵被强大的小我负面能量所裹胁,教而无效正在让心灵备受煎熬。现实中,多见不怪的数落、冷落、斥责、当众羞辱、关禁闭、甚至体罚等压制手段后,是振振有词的一系列集体无意识认同:逃避惩罚甚至体罚是人的本能,顺着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奖罚分明合情合理;对于具有攻击倾向的学生,更有必要以毒攻毒压制住;行为失约会放纵欲望,小洞不补后患无穷;打是亲,骂是爱,要铁成钢就得烈火炼……

不幸的是,虽然不乏压制的手段和理由,也虽然足以让受制的心灵暂时消停,压制行为也在日益被强化,但被压制的心灵能量却更扭曲,时时可能爆发的负面能量可能更大,引诱教育者随其起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无休止较量。屡见不鲜的朝压夕反、直接顶撞、秋后算账等,足以让你的教师职业生涯陷入一团混乱和痛苦中,让学校在依法治教的无限责任面前永远如履薄冰。

透过现实的万花筒,似乎看不到浪漫的夜景把心灵烛光衬托得更美丽,而是浓浓的黑暗几乎在吞没心灵烛光!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任何想要使对方因恐惧而收敛,因害怕而听话的所谓“施教”行为,都是“施教者”自己灵魂深处的恐惧向学生心灵世界的投射。而学生心灵积压的恐惧——无论是教育者的不当惩罚导致的,还是学生家庭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必然会以过度防卫或主动出击的形态来自我保护。正如克里希那穆提的深刻洞见:“一个没有恐惧的人是没有攻击性的,一个没有任何恐惧的人,就是真正自由而祥和的。”[20]换言之,当师生双方的心灵都远离了祥和自由而充满恐惧,双方也就陷入了相互攻击防范的恶性循环中了。

怪不得帕尔默大师犀利指出:“从小学一开始,教育就成了令人恐惧的事。从当学生起,我身处太多充满恐惧的课堂里,这种恐惧导致许多天生热爱学习的孩子产生憎恨学校的念头。作为一个教师,当我让恐惧占上风时,不管是教学时我恐惧学生还是我弄得学生恐惧我,我都处于最糟糕的状态。作为同事,我们的关系常因恐惧而疏远;恐惧几乎渗透进所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关系中;而且恐惧是在太多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种权威的管理工具。”“当学生的恐惧和我的恐惧混合在一起时,恐惧就以几何级数递增——这样教育就瘫痪了。”[21]

心灵恐惧显然是需要教育者穿越的第一关。然而,要教师警觉到自己内心的恐惧非常不容易,要教师承认自己有这些深层恐惧更难,要教师直面自己可能在把内心的恐惧投射给学生,似乎更加匪夷所思。抗拒的心灵会想:这简直是对教师心灵的不信任甚至是侮辱。教师不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内心深处为何会恐惧呢?教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反复施教,绞尽脑汁斗智斗勇,难免措辞激烈,忍不住发火动粗,不得已才会体罚,整个都是在对学生负责,是在为学生着急和付出,怎么会是教师在向学生投射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呢?

除了教师会无意识抗拒警觉自己内心深藏的恐惧之外,这种恐惧又是不易被觉知的。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对直接危险的情绪反应,而是由以往经历的、眼前面对的、未来担忧的种种不快交错盘缠成的小我“痛苦之身”,是那种让你与谁在一起都不自在,甚至与自己单独在一起都不自在的不快乐基调,是一种容易被自己回避或被无意识认同的一种隐隐感受。

但人的最高真实就是隐藏在这最深的感受中。人的心灵要强健就要活得非常真实,就需要诚实联系内心最深的感受。觉知到自己灵魂真相中深藏的恐惧,心灵才可能经由恐惧获得成长。

美国心灵大师尼尔(NealeDonaldWalsh)认为:“人类所有的想法和人类所有的行为,不是出于爱,便是由于怕。在你宣布最高的爱时,你也迎来了最大的怕”[22]原来,在人的灵魂深处爱与怕如此交错盘绕,此消彼长。当怕喧宾夺主挤走了爱,就会像磁铁般吸附更多的负面能量,诸如收缩、封闭、攫取、独吞、逃避、隐藏、抱怨、妒忌、伤害等,这些负面能量会同频共振相互增强;当爱是你的灵魂基色时,就会像磁铁般吸引更多的正面能量,诸如自在、舒展、开放、给予、迎向、敞开、分享、治疗等,这些正面能量同频共振,日益升扬真实、爱、欢悦的空间。

正所谓,不能成为最好的你,就会让灵魂陷入十分郁闷、欠缺、远离存在欢悦的地狱。“怕吸引相似的能量。爱无所不在”。[23]意识到这种心灵悬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边是恐惧的无底深渊,它会吸附许多负面心灵能量,一旦不慎陷入,心灵就将永无宁日被恐惧吞噬,一边是爱、真实、喜悦彼此交相辉映的圣境。穿越了恐惧,就进入了爱的圣境。这天门一线,就是心灵经由恐惧获得成长,就是心灵在恐惧与爱的对立张力中超越自我。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难点,是在这天门一线穿越恐惧回归爱。教师不过是芸芸凡夫,如何能穿越恐惧,经由恐惧而成长呢?

二穿越恐惧

心灵穿越恐惧是教育无条件包容的前提,这需要无为而为的境界。诚实面对恐惧,让自己像镂空的筛子迎向恐惧,让恐惧来去自由穿越自己,让自己无痕无痛穿越恐惧。爱就自然充溢了心灵,心灵就回归了自在清朗。

诚实面对恐惧

心灵经由恐惧获得成长的第一步,是不回避内心的深层恐惧。

但是心灵往往倾向于给小我的局限镀金镶银,躲藏起自己的深层恐惧。

能够真实表达出心灵的无奈,面对教育失败感到难受,对自己或对别人说出心灵的难受,就开始了不回避恐惧。比如和笔者相遇的那些学校政教主任,能表达无奈而不讲虚假的风光,就更靠近了不回避恐惧。

其实教师可诚实面对的内心恐惧太多太多:教学的课堂很可能危机四伏;对学生成绩的担心;电脑操作显得比学生笨拙;回答不出学生所提问题的尴尬;和孩子们之间存在的多方面代沟;准备研讨赛课的挑战;每届学生带来的不同教育难点;掏心掏肺却毫不领情的失望;师生间的公开冲突或暗战较量;直接的言语伤害甚至身体攻击;校园突发的人身伤害;寄宿部学生的哭闹或原因不明的夜不归宿;只想为自己孩子索取特别关照的家长;会影响全校声誉的上级的随机课堂教学抽查;校内领导的突然推门听课;大小好处都被别人捷足先登的失意……

这些足以让心灵恐惧的外部诱因永远都存在。换言之,永远有无尽恐惧一直潜伏在某处伺机向心灵进攻。当心灵开始抱怨、为自己教育中的某种失策或不顺利辩解、自责内疚、抱怨内耗时,就不是在警觉恐惧,而是在被拖下水无意识随恐惧起舞,恐惧就成了潜在的主导情绪,爱就在被错失,错失爱的教育将陷入一片荒芜。当心灵释然诚实地警觉到恐惧,集中精神于当下时刻,去坦然感受那些恐惧,爱就会入住心灵。因此,警觉地直面恐惧,就是守望爱。这是让教师心灵强健的入口。

让自己像镂空的筛子迎向恐惧

“放空自己”是一种虚静的境界。从思维层面说,是指头脑放下了所有小我负累、未来担忧,让心灵清朗通透,清醒地直接觉察恐惧,并且觉察自己那旁观的觉知者是否清醒;在情绪层面,不仅觉知到情绪上的恐惧,情绪恐惧引起的生理反应,还警惕情绪是否因思维喋喋不休的强化而过度反应,情绪和思维之间是否陷入负面能量相互喂养的恶性循环;从身体层面说,顺着自己的呼吸,将注意力深深集中在内在身体,想象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松开了,感受身体的无边无界,体内体外的界分消失,向着无限敞开,包括迎向任何恐惧。

这种思维、情绪、身体的放空,就足以打破对恐惧的无意识认同,立即警觉自己不要陷入思维和情绪相互喂养负面能量的条件反射中(辩解、防卫、反击、愧疚、后悔),带来截断意识之流,超越小我局限、全神贯注于当下的力量。

警觉侦查到自己的小我,并冲它微笑,就在迎向恐惧。

让恐惧来去自由穿越自己

诸多心灵大师指出,所有形式的恐惧,是以往积聚的愧疚、悔恨、痛苦……是为未来担忧的焦虑、紧张、不安、烦恼、压力……是小我因深层恐惧而主动出击、防卫、猜疑、嫉恨等过度反应。这些是大量问题产生的根源。

真正的自由就是在当下时刻从各种形式的恐惧中解脱。要解脱首先要参透:一切恐惧仅仅是身体、情绪、思想的感受,束缚我们的恐惧之网是由我们思想和感受的方式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外部引发恐惧的诱因永远存在,改变看待那些经验和事件的方式,是消解恐惧的解脱之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