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受爱者而言,漫无边际的欲望获得满足,喂养着更加膨大的小我欲望,而体现爱的本质的尊重、理解、开放地求人助人、自我实现等需求,则很可能不幸被排挤出关注视线。
要守望教师的爱不被恐惧偷梁换柱,就不要把教师的爱仅仅视为满足学生需求。爱实质是身体、思想、情绪、能量高度协调整合状态的美好情感,是一种自然散发的生命存在喜悦,她在自然召唤学生沐浴在爱的欢悦中,深层体现教育提升生命意义的神圣性。
因此,不要因为自然散发的爱遭到学生拒绝而失意,不要因为他人拒绝自己的才能而抱怨,也不要因为学生没有达到如期的转化成长而愧疚。比如苗红老师,尚未探明学生一味撒谎的原因,就权且先给她一个理由;被认为一条腿已经迈入大牢里的学生,有被转化好了,还有仍然没有转化过来的,也不要灰心自责。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完美,心灵无须陷入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牢笼,一如既往用平常心散发你的爱,敞开与学生分享你那整合祥和的存在喜悦,向任何学生的心灵投注真诚的祝福和不变的等待,就会以千般形式在万般时刻迎来更多更强的存在喜悦,就能召唤更多的心灵回归自己不可摧毁的本质。
贯注当下的定静包容,需要定静境界的滋养;失去定静心境,就会枯萎无条件包容的爱心。教师共同体的生命网络,弥漫让教师心灵自在的氛围,呵护爱的无条件包容;师生冲突的叙事碎片镶嵌,让穿越恐惧回归爱的心灵相互感应,千百缕互相交织的心灵烛光,将重构意义之链聚焦于教育的生命大视阈。
“包容就是智慧的艺术。”[31]有容乃大,无为而为让心灵扎根定静圣境,顺势而为让心灵智慧泉涌。教师坦诚切磋中升扬的同频共振的心灵能量,让生命之爱和智慧之光惠临所有学生,让学生心灵的天空充溢欢乐、真实、爱的清辉,教育者就迎接到了永恒之神抛来的神圣新生儿。
[1]D。JeanF。Mielly:《叙事探究:质性研究中的经验与故事》,蔡敏玲、余晓雯译,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3,第8页。
[2][印度]克里希那穆提:《世界在你心中》,胡因梦译,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7,第10页。
[3][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等译,杨秀玲审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101~103页。
[4]引自“引发新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探究”课题主持人吴国珍博士在2008年10月18日于北京第八十中学举办教师叙事探究活动中的演讲。
[5][印度]克里希那穆提:《世界在你心中》,胡因梦译,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
[6]在作者的初稿中,一一深情详述了王瑞根老师、刘华天老师、徐平老师、宋群霞老师、徐辉老师、胡玉红老师等的感人素描,抱歉因篇幅限制没能详述。
[7][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等译,杨秀玲审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74页。
[8][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等译,杨秀玲审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84页。
[9]同上书,第86~87页。
[10]本文由吴国珍锤炼主题,确定大小标题,整合全文,执笔开篇、结尾和穿插的对教师叙事的回应部分。本文引用的叙事素材,由吴国珍从所主持的“引发新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探究”课题研究历次组织的教师叙事探究过程的录音整理中选择和精练文字,尽量保持原叙述内容及表达风格,文字由吴国珍调整精练。
[11]本标题概括引用的常永祥和田树林的发言摘选于2008年10月18日“引发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探究”活动中的第六组对“教师与学生陷入冲突怎么办?”话题的叙事探究过程,郝雅丽录音整理。
[12]参与第六小组叙事探究的北京北纬路中学唐利利老师。
[13]参与第六小组叙事探究的北京第八十中学田丽老师。
[14]参与叙事小组的第八十中学田丽老师。
[15]本节二和三都来自吴国珍主持的“引发新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探究”课题组织的2008年5月9日和16日在北京师大举行的体验解释性理解活动,研究生崔文杰、杨丽萍、申军娟、黄启迪、郑醒录音整理,或按照叙事者提供的书面材料精练而成。
[16][印度]克里希那穆提:《般若之旅》,胡因梦译,北京,台海出版社,2004,第67~68页。
[17]苗红老师的讲述删减了很多细节,详见苗红:《遭遇习惯了撒谎的学生》,载《教师月刊》,创刊号。
[18]由于当事人教师受到的伤害极大,为避免引起当事人再度揭开伤疤的痛苦,叙述者不同意公开此案例的细节。
[19]引自吴国珍主持的“引发新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探究”课题2009年3月28日在北京理工大学附中聚焦“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问题进行叙事探究活动中王艳华主任在第五组“告别‘焦虑压抑’‘过度防卫’和心理上的‘假想敌人’,做阳光学生”发言的叙事素材,黄启迪录音整理,吴国珍锤炼内容。
[20][印度]克利希拉穆提:《世界在你心中》,胡因梦译,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7,第62页。
[21][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等译,杨秀玲审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37~38页。
[22][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与神对话》,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第19~20页。
[23][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与神对话》,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第70页。
[24]“黄庭禅坐”中对于感受放松恐惧有更多实操指导。参见张德芬:《活出全新的自己》,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第225~242页。
[25][印度]克里希那穆提:《世界在你心中》,胡因梦译,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7,第84页。
[26]参见张德芬:《活出全新的自己》,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第109~114页。
[27][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等译,杨秀玲审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3页。
[28][德]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曹植译,张德芬审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第163~164页。
[29]萨古鲁语。[美]希丽尔·西蒙,[印度]萨古鲁·加吉·瓦殊戴夫:《心灵午夜密谈》,蒋永强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第82,110页。
[30][德]托尔:《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张德芬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第49页。
[31]星云大师,刘长乐:《包容的智慧》,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第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