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中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 2 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初建(第1页)

2 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初建(第1页)

2。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初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教育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所需的庞大师资还不赞成师范院校的开放化,虽然我国整体教育秩序进入良性发展状态,但教师教育体系并没有实质性地走向开放。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一些城市提出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人民大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求增强,如何才能培养应对这种变化的高素质教师是教师主管部门关注的问题。而西方发达国家开放的教师教育现状无疑激发了教育部在我国探索开放教师教育体系的意识。1995年的《教育法》规定“非师范院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1]1996年,虽然全国师范教育会议针对一部分高师院校的非师范化倾向确定了“必须继续保持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使庞大的中小学教育新师资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与稳定的基础”[2]的方针政策。1999年3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开放教师教育体系的思路:“从现在起,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第一,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来源多样化;第二,教师教育层次结构重心逐步升高;职前职后教育贯通,继续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开放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初步建立”,并提出我国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进军的目标;提出了积极推进地(市)教育学院与当地师范院校合并,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益和质量;以及鼓励综合性大学参与培养中小学教师;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的资源重组(如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为主,在有条件的市或地区推进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院和中等师范学校合并,建设一批师范学院或师范专科学校承担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办好的一批中师,可以通过联合、合并、充实、提高组建成师范专科学校;其余中师可改为教师培训机构或其他中等学校)等原则。[3]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非师范院校参与进教师教育,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

图2。2-1教师教育体系的转型

(1)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初建时期院校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与国际优质高等院校质量相媲美的高等院校,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因而,从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开始,我国便致力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并通过改革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最终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无疑为师范院校的转型、升格、综合化创造了政策上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基础教育质量诉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开放,结构不断调整,层次逐渐提升。

①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结构的变化

师范院校内部结构呈现三级向二级过渡的趋势。总体看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学院数量不断缩减,高等师范院校不断增加。

表2。2-1中等师范学校概况(单位:万人)[4]

从表中的数字可见,中等师范院校由1985年的1028所逐年下降到1998年的875所、1999年815所、2000年683所、2001年570所,在十五年内,中等师范院校数量缩减了近12。

表2。2-2幼儿师范学校概况

幼儿师范学校在十五年的时间内,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断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快速增长,再到21世纪有所缩减的相对稳定发展态势,但从幼儿招生人数及毕业生人数来看,幼儿教师的培养数量仍在持续增长。这表明我国幼儿师范院校的数量相对稳定,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不断增加。

表2。2-3高等师范院校概况(单位:万人)

续表

虽然,十五年内高等师范院校的数量没有太大变化,甚至有所减少。但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人数在各级各类院校中日益占据主导位置。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2。2-1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发展

从图2。2-1可知,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发展一直都比较缓慢,呈个位数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曾一度发展较快。但由于受院校合并思潮的波及,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也开始纷纷合并、转型。

②现代教师教育走向内涵发展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都是独立的教师教育机构,特别是当时建立的三级教师教育体系。其中高等教师教育机构按行政也分三个层次,我国有六大行政区,每一个大行政区下设部属师范大学一所,共计6所。在大区下每一个省设立一所师范大学和学院培养中学特别是高中各科教师,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院校积极改革,目前已经形成了教师教育的新气象:

第一,部属师范大学积极改革,开办非师范专业,综合化趋势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为首的部属师范大学以扩充内涵发展的方式建立了大量的非师范专业,使得传统的师范院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如华东师范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增加非师范专业,到今天,该校已有18个学院,21个师范专业,44个非师范专业,是一所典型的兼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内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审视它的专业目录,我们很难确定这就是独立的师范大学。

第二,省属师范大学增加了大量的非师范专业,扩充了办学领域。省属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综合化倾向明显。如山东师范大学提出“为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高水平的山东省重点大学而奋斗”的办学目标。[5]这些师范大学的综合化现象已经显现在办学目标上。

还有一些师范大学干脆在办学目标上取消了“师范”一词,直接提出了综合性办学目标。如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办学目标是“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省属师范大学中只有少数还坚持原有的教师教育目标。

开办大量的非师范专业。虽然各校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针,但为实现综合化的目标,这些师范学校的学科领域和培养职能也在近些年获得了大大地扩充。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招生中师范专业有20个,涉及中小学各个学科,非师范专业则有56个。这些大学非师范专业的开设使得学校培养人才的种类得以真正扩充。

第三,部分专科层次的师范院校合并升格为本科师范院校,师范依然是其主要特色。在师范院校改革的过程中,专科层次的师范院校有两个改革方向,一是与综合性院校合并升格为综合性学院或大学;另一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合并了一些同类院校(主要是地方教育学院和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合并后的学校仍保留师范大学(学院)的名称,教师培养仍是其主业,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办学的职能有所拓展。一些专科师范院校与同层次师范院校合并后升格,成为本科师范院校。如廊坊师范学院就是合并了廊坊师范专科学校、廊坊师范学校、廊坊教育学院而形成的本科师范学院。还有一些地方师专和教育学院并入省(部)属的师范大学,直接成为本科师范大学,因此一些院校也招收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培养小学教师。如天津师范大学。

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合并升格浪潮中,我国原来的师专和教育学院大量萎缩,但目前升格的师范学校,教师教育依然是它的主要办学定位。如太原师范学院的系和专业设置基本是在原来的师范专业基础上做了有限的扩充。

总之,由师专、教育学院合并升格的院校还保留着专科的培养层次,但本科专业已经是主流。学校的培养目标仍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但是原来师范专业的基础上扩充了不少非师范专业。一些合并了非师范专业的学校还在专业门类中进行了较大的拓展。

3)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局面的形成

所谓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院系调整,我国把很多的多科性大学变为单科性大学。只保留了少数综合性大学。在建立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综合大学承担教师教育的任务也就此取消。随着教师教育的综合化浪潮,一些综合大学开始参与教师教育。但各校参与教师教育的情况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合并成为综合院校,保留了教师教育功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过去的师范院校与其他非师范院校合并,形成了综合大学,仍保留教师教育功能,但教师教育已经不是它的主业。这类院校以师范专科学校升格合并者居多。

另外,一部分师范专科学校与同类学校合并升格为综合性学院。它合并升格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与此同时在升格和综合化的过程中,它也拓宽了自己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但教师培养仍是其主业。这类院校主要是将师专、师范学校、教育学院合并成为综合性学院。如河北省的邯郸学院。

第二,传统意义上的综合大学以各种形式参与教师教育。

虽然多数承担教师培养职能的综合大学是保留了原来的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职能所致,但仍有一部分未与师范院校合并的传统意义上的综合大学以各种形式参与教师教育。

①成立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

个别研究型大学成立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通过培养研究生层次的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人才参与教师教育。如北京师范大学在原来高教所基础上成立了教育学院,培养研究生层次的教育研究人才和教育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该院还从事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

②建立师范院校或开设培养学科教师的专业

有的综合大学建立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教师。这在新建的大学中体现更为明显。深圳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师范学院,教师培养在师范学院进行。[6]但它的师范学院也分师范和非师范专业。

一些综合性大学设立师范专业培养教师,如厦门大学。建立于1921年的厦门大学曾有专门从事教师教育的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其高等教育研究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现在,她将原高教所扩充为教育科学学院,开设音乐、美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英语、汉语言文学等师范专业,直接进行教师培养。[7]

③把教师培养作为其培养目标之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