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六要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第十五节 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行为方式(第3页)

第十五节 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行为方式(第3页)

学生1:“老师,我想出来青蛙跳的样子了,它是这么跳的!”

接下来学生1模仿了青蛙的双脚跳……

学生2:“老师,我知道袋鼠也是这样跳的!”

接下来学生2也进行了双脚跳……

老师:“同学们做得都很好,小朋友们如果可以,你可以一步一步地模仿小动物们跳,或者你也可以连续地模仿小动物们跳,我们试试吧!”

接下来老师以情境故事为背景带领所有的学生开始了双脚跳的练习,先是双脚连续跳了两三下,接下来加到四五下……

例1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目标是完成双脚跳的练习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能去建议学生双脚跳的个数,学生模仿、配合教师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与练习,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功能和情意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对抗性”互动

“对抗性”互动是与“合作性”互动性质相反的互动。与“合作性”互动相比,它在互动力的凝聚点和互动的存在状态上都是不同的。竞争和冲突是对抗性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一般来说,两个个体或两个群体之间产生竞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双方都想达到同一目标或目的;二是一方达到目标,就会排除另一方;三是双方都知道其中的一个必然被淘汰,所以双方都为达到目标而竭尽全力。

另一方面,冲突也是对抗性互动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它是因不相容的角色期望而导致的行为冲突。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冲突,多半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上的冲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防止和妥善处理各种冲突。

例2水平二(三年级)《单人单摇跳、游戏》

基本部分1:学习单人单摇跳……

基本部分2:游戏《单人单摇跳计时游戏》

组织方法:学生每人手持一根短绳,两人一组进行比赛,在规定时间内个数多的同学获胜。可采取双脚跳或双脚轮换跳,绳子必须经过脚下一次才算一个。

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臂力、腹肌和下肢弹跳力;发展学生全身协调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心理健康。

例2中的基本部分2是以游戏的内容为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竞争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获得更大的成绩,但也有可能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认为在公平基础上的竞争利大于弊。

(3)“竞争—合作”互动

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纯粹的“合作性”互动和纯粹的“对抗性”互动都较少,中间型或交叉型较多。因此,我们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互动。竞争—合作性互动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两种互动的交叉渗透和互相转化。

例3水平四(初一年级)《篮球运球、游戏:迎面接力》

基本部分1:篮球运球学习……

基本部分2:游戏《迎面接力》

组织方法:十人一组,共四组,每组分发一个篮球。统一听口令,口令发出后,每组第一位学生拿篮球运球到对面绕过障碍物再返回起点把篮球交给下一位同学,依次类推。哪组的全部学生先完成任务,为胜。

教学目标:熟练运球能力,发展学生全身协调性;提高团队合作与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心肺功能。

例3中的基本部分2是以团队游戏来设计的。在游戏互动中每组团队成员有合作,每个团队之间有竞争。通过竞争—合作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4)“自主启发式”互动

“自主启发式”互动模式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设置问题试图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利用相关知识和认识,启发诱导学生把外来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把新知识归并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从而达到掌握所学技术的动作有关的知识、方法及原理。一般它分为九个环节:确定目标—激发兴趣—尝试—设疑—体验—释疑—验证—评价—反思。

例4水平四(初三年级)《耐久跑》

表3。15。1

例4的操作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学习,不把责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

(5)“多边式”互动

现代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和心理沟通,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愿望、需求与学习水平,作为实施课堂教学方案的依据。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后积极获得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应和提出的要求、建议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来说,在课前、课中及课后要积极地与教师沟通,另外,学生之间也应加强沟通,开展互帮、互学、互教活动。

(三)中小学体育学科的能动行为设计

体育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有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为此,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去研究它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找出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体育教学与实践,有利于提高运动技术和健康水平。体育这一体系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育课上向学生传授的任何技术、技巧都是经过科学论证和筛选提供的,是经过前人不断总结产生的,因此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也有其科学道理。例如:立正和稍息的交替,就反映出人体生理卫生的基本要求;投掷的练习离不开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游泳中涉及的流体学原理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因此实施能动教学有着很多的教学优势。

1。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能动行为的基本原则

实施体育能动教学方式,突出的特点是用智力思维参与动作的完成。也就是说用学生可以接受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运动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不是把现成的动作要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认识体育动作的发展规律出发,按照新的科学教学程序来进行教学。

(1)“启发式”原则

在实施教学能动行为时,教师要多采用“启发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动作的科学原理,首先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