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火装盘,李婉清找了条挂着几颗荔枝的枝条,稍微修剪了一下,放到盘中点缀。
盘中的荔枝肉红亮油润,纹路清晰如荔枝壳,热气裹着酸甜香气飘散开,涌入鼻腔,让人忍不住地咽口水,这样一道形似荔枝、色香味俱全的荔枝肉便成了。
李婉清将荔枝肉放到食盒里保温,转头开始做下一道菜。
只有一道菜是不够的,李婉清打算做个跟荔枝相关的甜品。
近来天气慢慢开始炎热,李婉清打算做个荔枝酥山,刚好可以解解荔枝肉吃多了带来的腻味。
荔枝酥山其实算是一道早期版本的“冰淇淋”,是用酥酪做成的,然后放到冰盆里冰镇,因其白似雪山所以取名酥山。
没有买到牛奶,李婉清决定用羊奶代替。
将羊乳倒进粗陶锅中,灶里添上细柴,用小火慢慢煨着,李婉清提醒李阿禾要看顾着点火,要是火大了,锅底可是很容易糊底的。
李婉清拿起一根筷子,时不时地搅一搅锅里的羊乳,待羊乳泛起细密奶泡、微微发烫时,立刻将粗陶锅放置案板上,静置放凉。
羊乳逐渐降温,表面凝结起一层厚厚的奶皮。李婉清拿起筷子慢慢的将表层的奶皮揭下来,那层亮晶晶的乳脂奶皮是日后炼酥油的好料,得单独盛在瓦罐里,回头可以用上。
待羊乳凉至温吞不烫口,李婉清从陶瓮中舀出小半碗微黄的米酒汁,这是做酥酪的“引子”。
手腕轻转,米酒汁顺着锅沿缓缓流入羊乳浆中,拿起木勺顺时针搅了三圈,一直搅到表面起了一层薄皮才停手。
接着把乳浆分装进几只浅口白瓷碗里,碗口蒙上一层干净的细纱布,然后将瓷碗一一摆在蒸笼里,然后放到炉子上。
下头的木柴早就熄灭了,但是炉子还有余温未散,这点余温能够很好的让羊乳酪慢慢凝形。
等待乳酪凝结的时候,李婉清叫上李阿禾几人一起剥荔枝,再把里面的荔枝核去掉。
李婉瑶剥着剥着大部分都进了嘴里,其它既人也是一样,没有忍住诱惑,时不时地往嘴里塞上几颗。
差不多剥了大半碗,李婉清拿剪刀将本就分离的荔枝肉剪的稍微小块一点。
李婉清将剥好的荔枝果肉倒进锅里,果肉莹白饱满、饱含水分的呈现半透明质地,一遇热便微微发胀,溢出清甜的汁水。
李婉清手持长柄木勺轻轻搅动,避免果肉粘底,待汁水漫过果肉,便加入冰糖。
冰糖在锅中慢慢化开,让析出的荔枝汁水渐渐染上浅琥珀色。
将火调小慢熬,锅里沸腾的气泡慢慢地从细密变得绵柔,果肉渐渐熬得半透明,轻轻一压便化在勺底。
李婉清时不时舀起一勺观察,待汤汁浓稠得能挂在木勺壁上,呈现倒三角形,便撒入少许白醋。
木勺再次搅拌,酸甜的香气更加浓郁了。
关火,将熬好的荔枝酱趁热装进提前烫过的小瓷罐里,琥珀色的酱体裹着细碎的果肉,还冒着细密的热气。
一罐能存住夏日甜意的荔枝酱就做好了。
荔枝酱熬好了碗里的乳浆也已经慢慢凝成嫩豆腐般的模样,用指尖轻按,白嫩嫩、软乎乎的,还会微微颤动。
李婉清取来荔枝酱,往每碗酪上抹上了薄薄一层的荔枝酱,又找出了一点桂花干,点缀在上面。
最后将瓷碗放进盛着井水的木盆里镇着,不多时,一碗碗莹白如玉、带着奶香与荔枝甜香的酥酪便成了。
怕井水不够冰,李婉清让李阿禾跑到码头的冰鉴房去买些冰块。
先帝挥动蝴蝶翅膀,硝石制冰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
特别是华阳县,码头运输的货物许多都是不能长时间保存的,对于冰块的需求非常庞大。
因此,衙门特地在月湾码头上开了个冰鉴房,为往来客商提供源源不断的冰块,当然,是要付钱的。
铺了冰块,荔枝酥山很快就降下温度,透净的白瓷碗沿还凝结出了细密的水珠,时不时地从碗沿滑落。
李婉清拿出食盒,荔枝肉依旧保持着温度,她取下盖子,将荔枝酥山和紫苏饮摆在了上一层。
李婉清买的这个食盒都有夹棉的,能够很好地保温、保冷。
荔枝酥山被放到食盒里,还轻轻地晃了晃,上头的荔枝酱晶莹剔透、好似要流淌出来。
一旁的紫苏饮是李婉清在李阿禾去买冰时做的,散发着淡淡的紫苏香气,李婉清还往里面加了几颗可食用的冰块,让它的口感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