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小青梅一直在解谜 > 第一朝(第2页)

第一朝(第2页)

没有一个真正的亲王可以给牧晓提供参考。

她独自站在丹陛之下的东侧,文武百官之前。

从她入列时,身后的嘈杂的议论声就未曾止息,背后各色目光似要将她灼穿。但站在如此靠前的位置,那些非议流言根本听不清,亦无人敢上前质问她。

上朝流程始,全场噤声,再也无人议论;文昌帝驾到,避君之目的礼制让所有人俯身低头,粘她身上的目光也彻底消失。

牧晓机械地行跪拜礼,血液上涌,耳膜隆隆作响。

她儿时与母亲一同在夏日树荫下乘凉,听到几位夫人互相分享自家夫君讲述的朝堂小趣事,和自家孩子一起发出咯咯笑声。

他们当时在笑寒门出身的泥腿子武将,第一次进京上朝,玉带笏板不正、紧张咳嗽、跪拜节奏与百官不同步、入场时踩到前官员的朝服下摆等等小事。

他们的笑里其实没有嘲讽,只是把这当茶余饭后活跃气氛的轻松话题。

但牧晓的母亲,楚岚骁楚夫人没有笑,而是轻轻把她抱得远了些。

母亲一直告诉牧晓,每个人都有“第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没有先例可循,出错在所难免。这再正常不过,不好笑,也不应被当作他人谈资。

“允许犯错“四个字就像一张丹书铁券。它的作用其实不是在犯错后保命,而是在紧张彷徨时给人坚定自己选择的勇气。

跪拜礼结束,牧晓从地上站起。耳中血液奔流的聒噪已然消失。

她从未这样冷静和清醒。

现在她在朝堂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站位,仅仅因为她是皇亲国戚。

丹陛之上俯瞰众生的,让人避目不可直视的,令天下人跪拜臣服的,不是她的兄长,而是皇权。

她第一次直观地体会到皇权的耀目。

议事流程的前几件与牧晓无关。她用心记下,准备回去后再细细揣摩。

正当她准备出列奏报京郊之事时,她听见右佥都御史参她身为女子无故抛头露面上朝议事,谏言皇帝允许身为公主的皇妹用亲王规制有违宗法礼制等等。林林总总,用词激烈,就好像昭灵公主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

牧晓捏紧笏板。

文昌帝看向牧晓:“昭灵公主可认罪?”

牧晓出列朗声答道:“臣不知何罪之有。臣自三年前于西南封地镇守戍边,不敢提有功之言,但自认无渎职之过。本朝祖训中从未提及女子不可为国效力。女子于边境战场抛头洒血,黎民百姓视为佳话;于朝野上参政议事,却被右佥都御史因称作抛头露面而视为异端。在场各位都是饱读诗书、一心为国为民之人。二者孰轻孰重、孰是孰非,心中自有定夺。”

“至于亲王规制,乃是圣上恩典。何为亲王?亲国亲民亲天下是谓亲,为圣上守一方国土护一方黎民是谓王。圣上不拘一格任用天下贤士,有错必罚,论功行赏,才有我朝人才济济、繁荣兴盛。”

“男子勇毅该赏,骏马冲敌该赏,忠犬厮杀该赏,难道独女子有功不能赏?”

“山匪立功可从良,囚犯立功可遇赦,俘虏洗心革面可重获新生,难道独皇妹立功就应遮遮掩掩、抱头鼠窜?”

牧晓简单驳完前几点,调转话锋:“此番上殿并非无故,确有要事相奏。臣妹回京途中于京郊路遇劫道者。劫道者服装齐整、训练有素,不似流匪。若不是陛下特赐的府兵护卫,臣妹恐命丧当场。”

牧晓说完,深深下拜:“俘获者皆已在昨日移交刑部。臣妹恳请陛下下旨彻查此案。”

兵部尚书侍郎、五军都督、顺天府尹等有关官员跪了一地。

无人再提及右佥都御史参昭灵公主的罪状,也无人有机会再反驳昭灵公主的自辩之言了。

昨日入城时朝中许多官员都在。昭灵公主从容不迫,随从也齐齐整整,怎么都不像是刚遇劫的模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