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小青梅一直在解谜 > 大相径庭(第2页)

大相径庭(第2页)

石桌与石凳的距离不宽,高度正好。

从远处看上去,牧晓就像坐在他怀中;而实际上,这份居高临下相当有压迫感。

苏墨清呼吸一滞,尽力放松保持不动,也缓声:“只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我本想找百听阁的闻阁主一叙。不巧,段三公子也在。”

“闻玄机和段弈哲?”牧晓若有所思,搭在他右肩上的手松了些。

·

段三公子段弈哲,是在城外与姚尚书一同迎他们回京的段御史之子。

牧晓和苏墨清曾与段弈哲当过几日同窗。当时关系尚可。

段弈哲的长兄段弈钧,年少自愿入军,从普通兵卒做起,稳扎稳打一路晋升,调至最精锐的军中,前途一片大好。

段弈钧当年的所在的那支军,正是西南边防军。

在玄岳关一战中,负责断后的,除了苏墨清,也有段弈钧。

原本两方谁都没有回来,牧晓和段家人,悲痛之余也算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但段家人的态度很快就变了味。

他们不知从何处听闻,是苏小将军强留下段弈钧一同断后,且段弈钧听从的最后一道军令,恰是苏小将军发出。

段家人也明白,且不说这些传闻的真假,就算传闻是真,只要朝廷调查下来,苏小将军的军令没有问题,他们于情于理都无法把罪责归到他头上。

但人心波澜不是“于情于理”四个字可以抚平的。

三年间,事情逐渐演变为,在西南,牧晓以皇帝至亲和小将军遗孀的双重身份收拢人心、屡立奇功;在京内,段御史履行职责,不断上书弹劾其中事急从权、越权跨职、有违礼制等不合规之处。

不论段御史这样做是真的公事公论,还是因长子之死夹带私心,在京城风闻中,段家和昭灵公主早就结下梁子。

风吹久了,风中之人再温暖的手也会被吹冷。

段弈哲自幼便亲近段弈钧这个长兄。更何况他与牧晓相比都小了好几岁,这些年正是年少迷茫的时候。

如今,眼见苏墨清安然无恙归来,与昭灵公主百官相迎、大张旗鼓从东城门入京。段弈哲一时心中颇多滋味无法言明也无处安放,又骤然迎面撞上当年的苏小将军,各种愤懑、酸楚、失落在心头翻涌,如鲠在喉,一时失态。

段弈哲在这种情况下会找苏墨清麻烦,牧晓一点都不意外。

但不代表她认为这是有理的。

在牧晓眼中,她和段御史之间所谓的“梁子”,不过是两方都在恪尽职守,甚至搭台唱戏罢了。朝堂,这个天下最繁复的舞台,从来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老生常谈的戏目唱多了,总会出现新东西,推动时局向前。

更何况,这种明面上所谓的“针对”,且不说有没有意义、会不会真的带来麻烦,其实从本质上也不失为一种另类的“保护”。曲高和寡,水清无鱼,名声太完美,反倒容易一朝成为众矢之的,顷刻崩坍。

不过在段弈哲这个年纪,这些道理还只存在于师长口中、圣贤书里。

他只知道,只有他——至少在表面上——只有他的心仍在为长兄的离去而呼啸,真实地痛苦着。

“我和闻玄机闻阁主倒有些交际。虽然闻玄机本人在京时日更多,但百听阁在西南势力更大些。”牧晓知道,苏家几代在西南主军但不干政,对这些小机构的形势不太了解也正常。

百听阁无伤大雅的讯息可以用钱和物交换,但约见阁主本人,只能用秘闻换秘闻,还得由阁主定夺。

不论哪个身份,闻玄机会当场同意见如今只是一介白衣、正在风口浪尖上的苏墨清,再正常不过。

但会见年纪尚小的段三公子段弈哲,就有些奇怪,更别提段御史朝中职务的特殊性。段三公子这个举动往大了说,足够段御史参自己一本。

“至于段弈哲,”牧晓眯起眼,“你故意的?我不曾听闻段家还让段弈哲习过武。你前几年伤得再重,现在只要能行走,不可能连个半大孩子的剑都躲不过。”

“更别提段弈哲算不上朽木不可雕。他自己,未必就那样坚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