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我在豪门搞科研 > 瓶颈0(第1页)

瓶颈0(第1页)

时间线:叶濯缨二十七岁末尾

清华园的十二月,空气干冷,呵气成霜。常青乔木的叶片边缘挂着冰冷的锐利,连呼啸的北风都带着一种锉刀般的质感,刮过皮肤,留下生硬的触感。夜色早已浓稠如墨,只有零星的几扇窗户,还顽强地亮着,像散落在漆黑天鹅绒上的碎钻。其中最为明亮、也最为寂静的一簇,属于能源材料实验室的核心区。

叶濯缨站在巨大的智能白板前,身影被冷白色的灯光勾勒得愈发清瘦、挺拔。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羊绒衫,领口露出里面实验服的纯白边角,整个人像一柄入鞘的古剑,收敛了所有锋芒,只余下沉淀的寒铁质感。

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分子结构图、能量曲线和失败路径标记,织成一张庞大而令人窒息的网。中心区域,一个被红色圆圈反复强调的分子结构旁,打着一个巨大的问号,旁边是简短的批注:「界面离子迁移壁垒——无法突破,库伦效率卡死在99。1%,循环稳定性衰减率超标。」

两个月了。

这个该死的瓶颈,像一道横亘在通往理想国之前的叹息之壁,已经困住了他们整整两个月。

就在一周前,他刚刚在斯德哥尔摩,从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手中接过了那枚象征凝聚态物理最高荣誉的奖章,以表彰他今年10月份那篇发表在《自然》封面、预言了石墨烯超导路径的开拓性论文。会场内掌声如雷,镁光灯将他年轻却已然刻上沉稳印记的面庞照得一片雪亮。学术界同仁的祝贺、媒体狂热的追逐、国内舆论再次掀起的“叶神”热潮……所有这些,都被他以一种近乎程序化的礼貌与平静接纳,然后轻轻拂去,如同拂去肩头并不存在的尘埃。

他没有在瑞典多做一刻停留,颁奖典礼后的酒会仅露面十分钟,便搭乘最早的航班返回北京。荣耀的眩晕尚未完全消退,他人已经回到了这间实验室,回到了这块写满困境的白板前。

石墨烯超导的荣誉?那只是他二十七岁人生中,众多“已解决”问题中的一个。它指向未来,光辉灿烂,但路径已然铺就,剩下的只是时间和工程学问题。而眼前,固态电池技术的最终瓶颈,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项倾注了他、他的团队、乃至国家层面无数心血与巨量经费,持续攻坚了三年的项目,距离最终的胜利,只差这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叶教授,数据出来了……还是不行。”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项目副组长,一位年近四十、头发已略显稀疏的资深研究员张毅,声音带着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沮丧,将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递到他手边。

叶濯缨没有回头,目光依旧胶着在白板那个红色的问号上。他接过报告,指尖快速翻过印满数据和图表的纸页。性能测试、微观结构分析、理论模拟……所有数据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他们最新尝试的第七套界面改性方案,再次失败了。那个关键的离子迁移壁垒,依然顽固地存在着,像一道无形的城墙,阻挡着能量高效、稳定地流动。

“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的界面相容性,理论模型是完美的。”叶濯缨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响起,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客观事实。“但实际的界面原子排列,总是存在无法消除的畸变和悬空键,导致离子传输路径受阻,局部电荷聚集……”

他顿了顿,抬起手,用电子笔在白板上那个问号旁边,又添上了一行小字:「非理想界面态——熵增的必然?」

张毅看着那行字,喉咙有些发干。熵增,热力学第二定律,那个指向宇宙终焉冰冷寂灭的法则。难道他们追求的理想固态电池,最终也要败给这无可违逆的自然规律之下吗?他不敢想下去。

“我们……是不是考虑调整一下正极材料的晶格参数?或者尝试引入第三种……”张毅试图提出新的方向,但声音在自己听来都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这两个月,他们几乎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常规和非常规手段,材料的组合穷举了上百种,工艺参数调整了数千次,每一次都带着希望开始,最终却只在失败的数据上再增添一行记录。

叶濯缨终于转过身,他的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眼睑下方有着淡淡的青影,但那双眼睛,依旧清澈、锐利,如同浸在冰水里的黑曜石。他没有直接回应张毅的建议,而是走到旁边的实验台。台上,摆放着几十个封装好的纽扣电池样品,它们代表着过去两个月一次次失败的结晶。

他拿起其中一枚,银色的金属外壳在灯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就是这小小的东西,内部蕴含着足以改变全球能源格局的潜力,却也囚禁着那个困扰他们至今的魔鬼。

“所有的‘调整’和‘引入’,都只是在边缘修修补补。”叶濯缨凝视着手中的电池样品,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穿透表象的冷酷,“问题的核心,不在材料本身,而在于我们理解‘界面’的方式。”

他放下样品,走回白板前,拿起板擦,毫不犹豫地将右下角一块写满了各种材料组合尝试的区域擦掉。粉尘在灯光下飞舞,像一场微型雪崩。

“我们一直试图用‘静态’的模型,去描述和改造一个‘动态’的、非平衡的界面。”他重新拿起笔,笔尖落在白板空白处,快速勾勒出几个抽象的示意图,“离子在迁移过程中,与界面原子的相互作用是瞬时的、非线性的。我们之前的模型,过度简化了这种动态关联,忽略了界面声子模的激发、电子密度的瞬时重排……”

他的笔尖越来越快,新的公式和物理图像开始在白板上蔓延。不再是具体的材料配方,而是更底层的物理机制——量子隧穿效应在界面处的概率分布、非简谐振动对离子迁移路径的影响、局域电场涨落与离子动力学的耦合……

张毅和其他几位被动静吸引过来的核心成员,屏息凝神地看着。他们能感觉到,叶教授正在试图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从一个更本质、更基础的层面,去重新定义和攻击这个问题。这不是一次技术路径的微调,而是一场认知层面的颠覆。

时间在笔尖与白板的摩擦声中悄然流逝。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连最后几盏零星的灯火也相继熄灭,只有这间实验室,还像一艘航行在黑暗冰海中的破冰船,固执地燃烧着燃料,试图撞开前方坚硬的阻碍。

叶濯缨的讲解时而流畅如溪,时而凝滞如冰。他会突然停下,盯着某个刚刚写下的公式,陷入长久的沉默,眉头微蹙,仿佛在与某个看不见的对手进行无声的角力。实验室里安静得能听到暖气管道中水流过的微弱嘶声,以及每个人自己心跳的声音。

压力,如同无形的铅块,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三年投入,无数个不眠之夜,国家的期望,产业的等待……所有的重量,最终都汇聚到此刻,汇聚到那个站在白板前、独自与最终难题搏斗的年轻身影上。他看起来依旧冷静,但紧抿的唇线和偶尔无意识摩挲指尖的小动作,泄露了那冰封表面下汹涌的暗流。

热门小说推荐

少年王
抚琴的人少年王
...
剑道独尊
剑游太虚剑道独尊
...
超凡大卫
吃瓜子群众超凡大卫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