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穿越之我回红楼做贾琏了 > 贡品入宫沐天恩 宝船列阵开眼界(第2页)

贡品入宫沐天恩 宝船列阵开眼界(第2页)

贾琏连忙接过锦袋。袋口系着根红绳,打开一看,里面是张折叠整齐的信笺,字迹是郑三宝特有的洒脱大字:

“二爷亲启:请十五日后赴泉州一聚,共观海舫。三宝手书。”

贾琏看着信笺,眼里满是惊喜。他早就想再去泉州,一来想看看佛朗士,二来也想了解海贸的情况,如今有郑三宝的邀约,正好顺理成章。他转头交给平儿道:“给二奶奶也看看。说我接了郑公公的亲笔信,十五日后要去泉州。兴儿你也听见了,等下你去账房找林管家,让他备好泉州商号的账册,到时跟我一起去。”

平儿和兴儿各自应着去了。

不多时,凤姐就匆匆走来,手里还拿着刚绣好的帕子:“你真要去泉州?腰伤还没全好,路上颠簸怎么办?”

贾琏笑着拉过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指节:“放心,我已让林之孝备了最稳的马车,路上走慢些,不会有事。郑公公邀我去看海舫,我好向他请教织锦外销,这是好事。”

凤姐知道他说得对,眼睛一转,仍忍不住叮嘱:“那你路上可得小心,让平儿跟你去,也好照顾你。织锦坊的事,我会让二丫头和尤二姐盯着,你放心。”

“不用。”贾琏道,“平儿留在家里照顾你。荣国公的印信早就交给了你保管,我走之后,府里的大事,你跟老祖宗、太太商量着办。义田那边,让林之孝临走前跟庄头交代好,不用担心。”

凤姐眼泪下来了:“平儿,你安排多几个小厮,吩咐小厮多带衣物,泉州海边风大,别冻着。”

平儿应着去了。

贾琏他走到书桌前,拿起纸笔,写下给三宝的回信,差人送回。

接下来的几日,贾琏忙着交接府里的事:跟二丫头、尤二姐交代织锦的品质把控,尤其是供奉宫里的贡品样板,半点都不能马虎;跟林之孝核对泉州商号的账册,确认最近的出货情况;还去荣庆堂跟贾母、王夫人辞行,让她们放心。

十五日后一早,天刚蒙蒙亮,贾琏就带着林之孝,坐上了前往泉州的马车。

凤姐泪送到府门,手里拿着个锦袋,里面是件灰鼠皮护膝:“琏儿,路上盖着,别冻着膝盖。”

贾琏接过锦袋,躬身道:“放心,我会的。府里的事,就拜托你了。”

凤姐低首点头,亲自叮嘱林管家:“到了泉州,记得第一时间派人回府报平安。”

马车缓缓驶动,贾琏掀开车帘,见凤姐被几个丫鬟扶着,直到身影渐渐变小,还一直站在府门口望着。

贾琏眼里居然有些发酸。

渐渐地,车离京城原来越远,贾琏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京城景致,心里逐渐开始灌满期待——三宝的笑容,泉州的海舫、佛朗士的笑脸、还有未知的海贸机会,都在等着他。他又想起现实里等着他的苏晴,嘴角忍不住往上弯:不管红楼的世界多精彩,他知道,总有一个温暖的现实世界在等着他回去;而眼下,他要好好闯一闯这红楼新梦里的海疆,看看这大明朝的海舫,究竟有多壮阔。

第三节

第五日下午,马车终于抵达泉州码头。刚靠近港口,就听见海浪拍岸的声音,混着脚夫的吆喝、西洋商人的叽里呱啦声,热闹得让人眼花缭乱。

林之孝早已提前派人来泉州商号打招呼,商号的掌柜和一个小太监模样的人,身后带着几个伙计,后面还有几匹高头大马,候在码头,见贾琏的马车到了,全部人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见过二爷!郑公公已派人来交代过,说让您到了就去码头的造船坊找他。”

贾琏点点头,让林之孝先去商号歇息,自己则策马跟着小太监往造船坊去。

刚走到造船坊门口,就见郑三宝穿着件便服,正站在一艘巨大的海舫旁,手里拿着个图纸,跟几个工匠说着什么。

三宝一见贾琏来,连忙笑着迎上来,一把拉住他的手:“二爷可算来了!快跟咱家来,让你瞧瞧咱家监造的海舫!”

贾琏跟着他走上码头的石阶,目光瞬间被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震撼了——只见港湾边,一字排开,列着十几艘建造中的巨大海舫!每一艘都比他见过的最大的商船还要大上三倍!船身是用厚实的硬木打造,泛着深褐色的光泽,船头上雕刻着威武的龙首,龙嘴里衔着宝珠;桅杆高耸入云,最粗的桅杆要三个壮汉才能合抱,上面缠着厚厚的帆缆,帆布是用浸过桐油的粗布缝制,在夕阳下泛着油亮的光;无数工匠人来人往,忙个不停。

“这……这就是公公监造的大海舫?”贾琏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他伸手摸了摸身边一艘海舫的船板,触感坚硬如铁,好像比贾府里最好的紫檀木还要厚实。

三宝不说话,笑着拉着贾琏的手,走向码头边最高的观景台。

一上观景台贾琏视线就被胶着在海舫上——近看才知,方才的远观仍显局促:每艘海舫长约四十五丈,宽十丈二尺,船身由三层楠木拼接而成,外层船板厚达三寸,接缝处用麻丝混桐油反复嵌缝,再钉上三寸长的铜铆钉,密密麻麻的铆钉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给船身缀满了星子;船身两侧开着两列整齐的窗口,下层窗口隐约能瞥见黑色的炮口,上层窗口则探出瞭望用的木梯,十几个工匠正踩着梯子调整瞭望台的帷幔,木梯与船身衔接处还裹着防滑的麻布。

“这船板用的是云南深山的老楠木,得在澜沧江里泡足三年去性,待木纹收实了,再用桐油浸三遍、晒三遍,才能抗住海水腐蚀。”郑三宝伸手拍了拍船身,掌心击在楠木上发出“咚咚”的闷响,像敲在陈年铜钟上。

“你再瞧这船底——咱们给每艘船都装了‘龙骨’,是用整根三丈长的楠木刨成的,从船首通到船尾,就像人的脊梁骨,就算撞上暗礁,只要龙骨不断,船就沉不了。前几日试水,有艘船不小心蹭到浅滩,龙骨只擦破层皮,半点不影响行船。”

贾琏下意识伸手去摸船板,指尖触到的不是预想中的粗糙,而是被海水与海风打磨出的温润,却仍能清晰摸到木纹的坚韧——这楠木历经三年水浸、三遍桐油,早已变得如铁般坚固。他忽然想起之前在泉州见过的西洋商船,那些船身只用单层松木,薄得像纸,遇着风浪就晃得厉害,哪及眼前这海舫的万分之一厚重?

“往这边来,带你看橹!”郑三宝拉着他绕到船尾,眼前的景象更让贾琏心惊——二十四支巨橹如巨兽的肋骨般从船尾伸出,每支橹长三丈,橹叶宽八尺,用的是闽北产的坚韧樟木,边缘还包着半寸厚的铜皮防磨;十几个工匠正合力推着一支橹试转,木轴与橹座摩擦发出“嘎吱”的闷响,竟带起阵阵水花,连码头的青石板都似跟着颤了颤,溅起的水珠落在手背上,带着海水的凉意。

“这二十四橹,要是全摇起来,就算无风,船速也能赶上西洋快船。”郑三宝的声音里满是骄傲,“咱家还在橹座里装了‘油槽’,每隔半个时辰滴些桐油,能省三成力气。上次试水,这‘镇海号’载着五百石货物,四天就从泉州到了马考,比佛朗士的商船快了整整两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