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连忙往门口望去。只见郑三宝太监今日穿着件石青缎的宫袍,腰间系着嵌玉腰带,手里捧着明黄色的圣旨,在两个小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来。他脸上带着温和而庄重的笑容,仍透着威严,见了贾母等人,先躬身行了个礼:“老夫人,各位老爷、太太,奴才奉圣上旨意,特来宣旨。”
贾母连忙扶着鸳鸯的手,颤巍巍地说:“有劳郑公公跑这一趟,快请。鸳鸯,快设香案。”
鸳鸯应着,忙指挥小厮们在堂中设好香案,铺好明黄色毡毯。
郑三宝缓缓走到香案前,站立,转身,展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荣国公掌印世子贾琏,品貌端方,素娴礼仪。今琉球国王遣使求立世子,朕已恩准,特命尔为正使,出使琉球宣旨。尔当谨守礼仪,宣扬国威,安抚藩属,勿负朕望。钦此!”
“臣贾琏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琏连忙跪下,双手接过圣旨,声音带着几分激动——出使琉球,不仅是圣上的信任,更是他熟悉海事的好机会。
圣旨宣读完毕,三宝太监笑着扶起他:“恭喜世子!圣上对您寄予厚望,此次出使,定能圆满完成使命。”
贾母拉着郑三宝的手,眼里满是欢喜:“多谢公公,多谢圣上恩典!我贾家今日能得圣上记挂,全赖公公照顾。只是琉球路途遥远,海上风浪大,还请公公多多照拂我家琏儿。”
“请老夫人放心。”郑三宝笑着道,“咱家近日也要去泉州办事,会顺路恭送二爷到泉州,出使琉球海路上,朝廷还会派水师精锐护送,定能保二爷平安。另外,咱家已让人备好出使的官服、文书和礼品,明日一早就可出发。”
贾琏再次躬身道:“多谢公公费心。臣定当不负圣上信任,圆满完成使命。”
从荣庆堂出来,贾琏心里既激动又忐忑。
“二爷,您回来了!”凤姐早已在西跨院的正厅候着,见他进来,连忙迎上来,眼里满是担忧,“刚听平儿说,你要出使琉球?海上风浪大,你可得小心些。”说完,双眼含泪,双手拉着贾琏的手,
贾琏握着她的手,见她眼里满是不舍,心里一暖:“放心吧,有郑公公护送,还有水师精锐跟着,定能平安回来。这次出使,是圣上的信任,也是个历练的好机会。”
凤姐点点头,眼里的担忧却没散去,轻轻道:“巧儿今日说好久没有见到爹爹了。你家里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此番又要外出,多加小心。你不顾念大的,也要顾念小的。”说着,眼里的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全无大闹荣国府的泼辣狠劲。
贾琏伸手擦去她的眼泪,心里满是愧疚:“是我不好,让你担心了。我这次出使,最多三个月就能回来,等我回来,就好好陪你,再也不离开你了。”
他顿了顿,又道:“你安心养胎。凡事少理。织锦总坊的事,我已经跟林之孝和二丫头交代好了,每月的盈利、股东的分红,都会按时核算;尤二姐的新纹样,也会按计划生产;府里的事,我已经吩咐平儿、林之孝、周瑞、吴新登、赖大五人好好料理。”
凤姐靠在他怀里,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府里的事你放心。你只管安心出使,早点回来。”
平儿端着燕窝粥走进来,轻声道:“二爷,二奶奶,快趁热喝碗燕窝粥吧。二爷明日一早就要出发,也得养足精神。”
贾琏接过燕窝粥,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水顺着喉咙滑下去,甜得人心口发暖。
第四节
次日一早,贾琏换上出使的官服,石青缎的面料上绣着暗纹流云,腰间系着玉带,手里捧着圣旨,显得格外庄重。凤姐和平儿送他到府门口,郑三宝早已候着,旁边停着十几辆马车,里面装着出使的礼品和行李。
“二爷,该出发了。”郑三宝笑着道,“泉州那边已经备好船只,咱们尽快赶路,也好早点熟悉海况。”
贾琏点点头,深深看了凤姐一眼:“我走了。”
一路缓缓南下,晓行夜宿,八日后,终于抵达泉州。泉州码头的景象比上次更热闹,大大小小的商船泊在岸边,桅杆如林,搬运货物的脚夫扛着箱子往来穿梭,空气中混杂着海水的咸湿与香料的浓郁气息。
安置妥当之后,三宝太监带着贾琏直奔望海楼,随从早已订好了顶楼的“听涛阁”。阁内三面开阔,能望见远处的海港与往来的商船,桌上摆着精致的海味:清蒸石斑鱼、红烧鲍鱼、焖海参,还有几样西洋菜式,都是专门按贾琏的口味准备的。
“贾二爷,一路辛苦,先喝杯酒解解乏。”郑三宝端起酒杯,笑着道,“这是泉州最好的‘状元红’,存了十年的陈酿,味道醇厚。”
贾琏接过酒杯,与他碰了碰:“多谢公公。”
郑三宝一饮而尽,“咱们是挚交,何须说这些客套话。这次出使琉球,你只管安心宣旨,海事方面的事,我已经安排妥当,届时会有一支三艘战船组成的船队护送你,护卫的锦衣卫和指挥使都是跟随咱家多年的,非常可靠。”
贾琏点头谢过。拿起筷子,尝了口清蒸石斑鱼,鱼肉清甜,带着海水的鲜气,确实比京城的河鱼更嫩。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海舫的构造、出使的流程,还有琉球的风土人情,气氛格外融洽。
两人正谈得投机,忽然有小厮上来示意林之孝下去,不一会儿,林之孝匆匆上来,压低声音在贾琏耳边说:“二爷,石呆子求见。就在楼下。”
贾琏心里猛地一震:“石呆子?他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