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穿越之我回红楼做贾琏了 > 御前得荐出使琉球 股改功成产力暴进(第2页)

御前得荐出使琉球 股改功成产力暴进(第2页)

“奴才遵旨。”三宝跪下行礼,额头触到金砖地的微凉,声音恭敬得无一丝杂质。

三宝退去,暖阁里只剩下帝一人。

他走到案前,拿起那卷《海外舆图》,凑到烛火旁。火光跳动,映着他眼底的沉郁,朱笔圈注的港口在他指尖下逐一掠过:应天、泉州、琉球、马六甲……每一个地名,都像一根针,刺向他藏在心底的恐惧。

他轻声自语,声音里带着无人理解的痛苦与执念,“朕倒要看看,这海外,能不能藏住你……”

烛火“噼啪”爆了个火星,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孤绝而冷硬,像一尊没有温度的雕像。

第二节

荣国府的织锦总坊,如今已是京城最热闹的去处。

自贾琏提出“募股集资”的法子,消息传开后,京城里的商户、官员家眷,甚至有些宗室子弟,都纷纷来认购股纸——一张股纸一两银子,年底按盈利分红,既能支持贾家的织锦业,又能赚银子,这般稳当的买卖,谁不乐意?

此时的织锦总坊,院外的墙上贴满了红色的股纸认购榜,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认购人的名字和认筹数量,看得人心里欢喜。院内更是一片忙碌景象:进料组的工匠们正忙着搬运刚到的江南熟丝,堆得像小山似的;挽花组的姑娘们手指翻飞,按新花本拉动综线,“沙沙”的声响此起彼伏;织工们守着新添的织机,投梭的动作又快又稳,脸上满是干劲。

贾琏穿着件月白锦缎夹袍,腰间坠着蓝田玉扇坠,正站在院中央,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自募股成功后,他便让林之孝拿着银子,去苏州、杭州收购了两家染布坊和一家线料坊,又添了一百五十台新织机,如今的织锦总坊,已从单一的织造,变成了集养蚕、煮丝、染色、织造、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再也不用被上下游卡脖子。

“二爷,您来了!”二丫头穿着件青布裙,手里拿着三本账册,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这是刚核好的募股账册,您瞧瞧!另外,苏州、杭州的坊子账目已经整顿好,新招的工匠也都培训得差不多了,明日就能开始生产。”

贾琏先接过募股账册,翻开一看,上面的数字整整齐齐,认购人有京城最大的绸缎商张记的东家,有工部侍郎家的太太,甚至还有几位宗室子弟,心里越发踏实:“做得好。这些认购人,日后都是咱们的股东,年底分红时,一定要算清楚,不能出半点差错。”

“二爷放心!”二丫头点头,语气笃定,“我已经让账房先生单独立了一本股东账,每笔银子的去向、每月的盈利,都记得明明白白,月底会贴在总坊门口,让大家都能看到,保证公开透明。”

贾琏笑着点头,目光扫过院角的花本组隔间,里面传来轻轻的画笔摩擦声,便问道:“尤二姐呢?新纹样画得怎么样了?”

“尤姑娘一早就来了,说要赶‘喵音天籁’的新花本。”二丫头说着,引着贾琏往隔间走,“她还说,这纹样要比‘神机妙算’更精致些,西洋人和京城里的贵人们定能喜欢。”

走进隔间,一股淡淡的松烟墨香扑面而来。尤二姐正坐在桌前,手里握着支细毫笔,笔尖沾着淡金色颜料,在素色绢纸上细细勾勒。她穿着件月白绫袄,外面套着件青布比甲,头发挽着简单的双丫髻,鬓边别着朵黄色绒花,衬得她眉眼格外清秀。

“二爷?”尤二姐听到动静,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喜,连忙放下笔,起身屈膝行礼,“您怎么来了?是新纹样有什么要改的地方吗?”

“没什么要紧事,就是来看看。”贾琏温和的笑道,“织造的事你和二丫头盯着,我来的越来越少了。这‘喵音天籁’,将来是咱们的主打纹样,你们定要做到最好。”他顿了顿,又道,“如今总坊扩大了生产,你这花本组也得添些人手。我已经让林之孝去寻了几个心灵手巧的小丫鬟,往后就让她们跟着在你手下学画纹样、理花本,手下得力,你也能轻松些,更好的帮我盯住全坊。”

尤二姐连忙起身行礼:“谢二爷抬举。我定当好好教她们,不让二爷失望。”

贾琏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心里越发赏识。

“对了,”贾琏想起什么,转头对二丫头道,“新招的工匠,培训得怎么样了?尤其是煮丝和染色的工匠,技术过关了吗?”

“都过关了!”二丫头连忙道,“我亲自带着他们练了半个月,煮丝的火候、染色的比例,都按老规矩来,还请了苏州最有名的煮丝师傅和染色师傅来指导,如今他们煮的丝,比老工匠还柔软;染的颜色,均匀鲜亮,一点都不差。”

她带着贾琏走到院外的煮丝灶旁,只见几个年轻的工匠正往大铁锅里倒生丝,锅里的水冒着热气,飘着淡淡的皂角香。“二爷您瞧,”二丫头指着锅里的生丝,“这是他们今早煮的丝,已经煮了半个时辰,加了三次皂角水,再过半个时辰就能捞出来,您摸摸,比老工匠煮的还软。”

贾琏伸手从锅里捞起一缕丝,指尖触到丝的柔软,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比以前赖二管的时候强多了。往后,煮丝和染色的工序,都要按这个规矩来。”

“奴才省得!”负责煮丝的工匠连忙躬身应道,脸上满是干劲——他们都是从乡下招来的穷苦人,能在织锦总坊做工,不仅月钱比别处高,年底还有分红,自然格外珍惜这份差事。

贾琏又走到织机旁,看着新工匠们投梭的动作,虽不如老工匠熟练,却也有模有样。

“二丫头,”他对二丫头道,“往后,织工们就按‘分组承包’的规矩来,每组负责一定数量的织机和纹样,织得好的,月底多给赏钱;织坏的,就扣月钱,这样大家才有干劲。干好干坏一个样,以前那一套,必须砸了。”

“二爷放心,我已经跟他们说了。”二丫头笑着道,“他们都愿意按这个规矩来,还说要跟老工匠们比一比,看谁织得又快又好。”

第三节

贾琏刚从织锦总坊回来,还没来得及换衣裳,就被小厮请了过荣庆堂。

到了荣庆堂,却见整个贾府的男丁几乎都齐了,都在站立着,有的窃窃私语,好像在等着什么。“琏儿来了?快过来。”贾母一见他进来,连忙招手,“刚宫里来人了,说郑公公要亲自来宣旨,不知道是什么事。”

贾琏走过去贾母旁边,刚要说话,就听见门外传来小厮的高声通报:“郑公公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