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穿越之我回红楼做贾琏了 > 红楼妙谛今日解 千年暗室一灯明(第3页)

红楼妙谛今日解 千年暗室一灯明(第3页)

和尚听到“皇太后”三个字,眼睛刹那间被一层雾笼罩。

镇静了一下,徐徐又道:“贫僧十数年来,游历万里河山。当今天下太平,亲眼所见,也算得上是海晏河清。所谓厚德载物,他的确是做到了德配其位。”

他顿了顿,声音忽然发哑,目光落在灶膛里渐渐弱下去的火苗上,像是在自言自语:“不像贫僧。说到底,是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贾琏只觉得喉咙发紧。

贾家祖上从贾琏往前数三代,终究也曾做过建文朝的臣子,他想说“臣贾琏,参见陛下”,却发现舌头像打了结,只剩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和尚的僧袍下摆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

“爹爹!爹爹!”

院外传来贾砚软糯的呼喊,小短腿踩在青石上的声音越来越近,还带着平儿“慢点跑”的叮嘱。贾琏猛地回神,慌乱地抹了把眼泪,刚想起身,贾砚已经扑到他身边,小脑袋歪着,好奇地看了看对面慈祥的和尚。

贾琏伸手把贾砚抱到腿上:“砚儿,这位大和尚是爹爹的师父。”

贾砚似懂非懂,小手指着和尚,又指了指灶膛里的火苗,奶声奶气地问:“师父?烧火?”

“对,是师父。”贾琏抱着贾砚,轻轻按了按他的小膝盖,“砚儿给师父磕个头,好不好?”

贾砚乖乖地弯了弯腰,小额头轻轻碰了下青石,动作笨拙却郑重,还奶声奶气地喊:“师父好。”

和尚看着这一幕,眼底的复杂渐渐化为浅笑,他伸手摸了摸贾砚的头,指尖带着灶火的温度,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好孩子,乖。”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平儿的声音:“二爷,二奶奶在正殿等您呢,说该回去了,再待下去,小少爷该着凉了。”接着是凤姐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几分催促:“琏儿,别让砚儿在风里待太久,刚祈福完,可别染了寒。”

贾琏起身抱起小贾砚,交给凤姐,“刚才跟大师聊得投机,想起些旧事。你们先上车回家,我跟大师说几句话,很快就回。”

凤姐看了他一眼,见他神色郑重,便点了点头,带平儿和贾砚而去。

灶火已经弱了些,只余下几点火星在灶膛里明灭。

和尚重新点了火,添了些柴火,茶壶里的茶又开始冒热气。

“大师,”他开口时,声音有些发涩,“我总觉得自己像活在一场梦里。我救了石呆子,改了织锦坊的命运,办了义田义学,可……可红楼里那些人——宝玉、黛玉、宝钗,他们的悲剧好像还在等着,我改变不了。”

和尚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往灶膛里添了根柴火,火苗猛地窜起,照亮了整个柴房。

“千年暗室,”和尚把一盏点着的油灯交给他手上,“黑暗得再久,再深,只要有一点光,黑暗就马上消失。”

他的声音平和:“你改变不了宝黛钗的命运,可你改变了石呆子的命运,改变了织锦坊的命运,改变了义田义学里那些孩子的命运——这些人,不就是被你这盏‘灯’照亮?”

“宝黛钗的悲剧,是那时代的‘命’,像这间没点灯的屋子,黑得让人喘不过气。可当你点起的那盏灯,那个‘命’,就突然被消失了,好像不曾存在过。”他顿了顿,指腹又开始摩挲那颗念珠,“千年暗室,一灯即明。这‘灯’,不一定要照亮整间屋子,而是要让自己知道,哪怕再微弱的光,也是光明。”

灶膛里的柴火又“噼啪”响了一声,和尚提起茶壶,给贾琏续了杯茶,茶水依旧是浅琥珀色,飘着片菩提叶。贾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甘醇的余味在舌尖散开,心里的迷茫,像被这茶水熨帖过一般,渐渐消散了。

他抬起头,“多谢大师指点,照亮弟子。”

和尚笑了笑:“你不需要被人照亮,当你点燃了,你本身就是光明。”

那天下午,贾琏走出莲峰寺时,发现山门口的马车上,凤姐正抱着贾砚,还在等他,见他出来,脸上带着笑意:“聊完了?看你这模样,谈得很开心的。”

贾琏接过贾砚,在他软乎乎的脸上亲了一口,笑着点头:“嗯,是的,是很开心。”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洒在莲峰寺的青石板上,映着一家人的身影,绵长而温暖。

柴房里的油灯还亮着,昏黄的光透过窗棂,照在灶台上,像一点永不熄灭的星火,映着那段藏在时光里的对话,也映着《红楼梦》里最不朽的意义——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热门小说推荐

少年王
抚琴的人少年王
...
剑道独尊
剑游太虚剑道独尊
...
超凡大卫
吃瓜子群众超凡大卫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