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胡塞尔发生现象学引论 > 参考文献(第6页)

参考文献(第6页)

Yamaguchi,I。:PassiveSynthesisuivit?tbeiEdmuheHague,MartinusNijhoffPublishers,1982。

Zahavi,D。:HusserlaalIy:ARespoic-PragmaticCritique,Athens,OhioUyPress,2001。

Zahavi,D。:AlterityandFaewPerspeHusserl,ed。byDepraz,N。andZahavi,D。,Dordrecht,Kluublishers,1998。

Zahavi,D。:Self-awareyaralTopiomenology,ed。byZahavi,D。,Dordrecht,Kluublishers,1998。

&heProblemofEmbodimeributionstoaPhenomenologyoftheBody,TheHague,MartinusNijhoff,1971。

Zaner,R。M。:“Spetributioe:PassivityandActivityofessiymie。(ed。):AaHusserlianaIII(1974),pp。199-226。

三、其他相关中译文献

〔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英〕乔治·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法〕雅克·德里达:《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方向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法〕雅克·德里达:《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于奇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英〕德穆·莫伦:《现象学导论》,蔡铮云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德〕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德〕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德〕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丁耘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德〕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欧东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德〕海德格尔:《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王庆节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德〕海德格尔:《哲学论稿》,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德〕伽达默尔:《诠释学I: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德〕伽达默尔:《诠释学II:真理与方法——补充和索引》,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德〕加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美〕詹姆士:《心理学原理》,唐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美〕威廉詹姆斯:《彻底的经验主义》,庞景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德〕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李秋零、田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德〕康德:《实用人类学》,邓晓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德〕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德〕莱布尼茨:《神义论》,朱雁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