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保育员工作指南 > 四幼儿常见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及预防(第3页)

四幼儿常见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及预防(第3页)

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可定期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

3。培养幼儿养成咳嗽、打喷嚏时捂嘴巴的习惯。

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八)风疹

【早期发现】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除鼻咽分泌物外,血、粪、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一般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较小。风疹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体温多在39℃以下,发热当日或者次日就出现皮疹,从面部开始到躯干再到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心和脚心一般都没有皮疹,皮疹形成淡红色、细小均匀的斑丘疹,3天左右消退。病儿耳后或枕部的淋巴结肿大。

【预防措施】

1。按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有捂嘴巴的习惯,以及饭前、便后用流动肥皂水洗手。

3。做好地面、餐桌、水杯、毛巾等消毒工作,尤其是卫生间的消毒工作。

4。室内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可用紫外线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

5。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幼儿不去公共场所。

(九)细菌性痢疾

【早期发现】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夏季。菌痢主要通过水或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日常接触和苍蝇传播。此病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和腹泻,总想解大便,但是每次大便量不多,有拉不完的感觉。大便里有黏液和脓血,重者出现高热、意识不清、面色苍白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加强食品卫生与水源监测工作,把好“食物入口”关,不吃生冷、腐败变质、不清洁的食物。

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用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3。做好地面、餐桌、水杯、毛巾等消毒工作,尤其是卫生间的消毒工作。

4。消灭蚊、蝇、老鼠等传染病媒介。

(十)流行性乙型脑炎

【早期发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俗称“大脑炎”。乙脑经蚊子叮咬而传播,好发于夏秋季节。发病的最早表现是发热,体温迅速升到39℃~40℃以上,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甚至伴有抽搐、惊厥症状,还会引起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深度昏迷。

【预防措施】

1。按程序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2。做好地面、餐桌、水杯、毛巾等的消毒工作。

3。在夏秋季节采取必要的防蚊、灭蚊措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