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汴京卷宗 > 第十九章 窥影(第2页)

第十九章 窥影(第2页)

“将军请便。”林静微微颔首,转身便与王铁锤继续研讨起来。

度支司值房,气氛则是另一种凝重。

陈启明面前堆着如小山般的账册,副使钱有财方才将那箱号称咸平年间的陈年烂账丢下时,脸上那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犹在眼前。

“程主事精于算学,又得陛下信重,此事非你莫属。限期一月,还请厘清,也好让咱们度支司在年底考课中不失颜面。”

陈启明看着那口散发着陈腐气味的木箱,面色不变地应下。待人走后,他对面露难色的李岩吩咐道:“清点数目,登记在册。按‘积年悬案’类目存放,暂不处理。”

“主事,钱副使限期一月……”

“他限他的,我们做我们的。做事要有章程,岂能被他人牵着鼻子走?先处理紧急的当年奏销,尤其是涉及河北、河东两路的。”陈启明语气沉稳,目光却锐利地扫过窗外,

这已不是钱有财第一次刁难他了,回想之前:

陈启明精心核算完一批急需拨付的边境营缮款,形成文书,由张谦送往各房签押。按流程,半日即可走完。然而一天过去,文书竟卡在了钱有财直属的“勘验房”,理由是“格式不合,需打回重拟”。

另一次,一份关于漕粮验收的紧急回复,明明张谦亲眼看见发递房签收,三日后对方衙门却来催促,追问为何迟迟未见回复。陈启明亲自去查,发递房的书吏一脸无辜,翻找半天,才从一堆待销毁的废纸底下“意外”找了出来,连连告罪,说是“不小心混入了”。

一次是意外,两次三次,便是人为。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阴损手段,陈启明知道,光靠隐忍只会让对手得寸进尺。他必须反击,但必须是聪明的反击。

第一步,畅通主事房运转流程。

他设计了一套简易的文书分类与优先级处理流程,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区分急件、要件、普通文书和存疑待核项,让李岩先做初步筛选。对于钱有财扔来的那些陈年烂账,他指示李岩:“不必逐条深究,只做目录索引,标注明显矛盾及缺失处,形成一份‘存疑概要’即可。”如此一来,效率大增,文书倾轧的威胁被初步化解。

第一步,引入数据挖潜理念。

他要求李岩和赵瑞安,在核账时绝不能只看数字表面是否平衡。“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比对库,”他在一次私下交代任务时,对两人解释道,“将每年的运费单价、漕粮损耗、各地常平仓出入库量,都做纵向的历年对比,横向的同路州府对比。异常,往往就藏在这些对比的差异里。”

这套方法,让李、赵二人大开眼界,也让他们更加信服这位年轻主事的远见卓识。

第三步,借力打力。

陈启明命李岩找出度支司明文规章,又让张谦去档案房调出近三个月所有经过勘验房、由钱有财一系主事签发的同类文书。次日,陈启明拿着规章原件和七八份格式不尽相同、却都顺利通过的文书,直接找到了度支使。

“下官初来乍到,于文书格式确有生疏。”陈启明态度恭谨,“然查阅旧档,发现格式本有变通之余地。如今边境营缮急如星火,若因这‘毫厘之差’延误工期,恐寒了边将士之心。不知是规章有误,还是勘验房执行有偏?恳请使君明示。”

度支使看着那些证据,脸色沉了下来。当日,那批款项文书便被特事特办,火速签发。钱有财吃了个哑巴亏,勘验房再不敢在明面的流程上刻意刁难。

发递房也被整顿:一日,陈启明房内一份关于边州军械采买的急件再次“意外”延误。这次,他亲自带着张谦和兵部前来催问的吏员,径直走进了发递房。屋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书吏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王书吏,”陈启明目光平静地看着负责签收的那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整个房间,“三日前申时,我房张谦送来兵部急件,你在此处画押。”他手指点着收文簿上清晰的记录,“如今兵部的同仁就在此处,言说未曾收到。此事务关军械调拨,延误之责,你我皆担待不起。还请王书吏务必协助,仔细查找。”

那王书吏额头瞬间冒汗,在兵部吏员不满的目光和陈启明平静的注视下,手忙脚乱地翻找起来。不过片刻,那封“遗失”的文书便从一堆待发文书的底部被“找”了出来。

“找、找到了!是小的疏忽,混入其他文书里了……”王书吏连连赔罪。

陈启明没有斥责,只是淡淡地说:“找到便好。不过,此类‘疏忽’屡有发生,终非长久之计。”他转向众人,提高了声音,“自明日起,凡我房中送出之紧要文书,一律附‘双联回执’,以骑缝编号为凭。签收画押,各执一联。无回执者,视为未送达。此为确保公务畅通,不得已之举,还望诸位同仁体谅配合。”

他说话时,目光扫过发递房内几个钱有财的亲信,那几人皆避开了他的视线。自此之后,陈启明房中的文书,再无人敢故意“延误”或“遗失”。

度支司内其他一些平日受气的官员,听闻此事后,也有样学样,竟让司内公文流转效率快了不少。钱有财得知后,气得摔了茶杯,却抓不住陈启明任何把柄。

思绪拉回。“张谦,近来各房可有异动?”

侍立一旁的张谦立刻上前低声道:“回主事,钱副使房内与孙侍郎府上往来似乎更密了些。另外,漕司那边移来的几份文书,关于‘威远镖行’承运的粮饷,数目与兵部所报略有出入,已按您的吩咐单独列出。”

陈启明点头,指尖在算盘上轻轻一划,心中那根弦绷得更紧了。这“威远”二字,如同一个幽深的漩涡,正在不断放大。

更明确的信号很快到来。几日后的傍晚,副使刘明远在衙署回廊“巧遇”下衙的陈启明,屏退左右,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程主事,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有人,很不高兴。”他脸上没了平日惯有的笑容,“你查账,没问题,分内之事。但手,伸得太长了,捞过界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带来一股强大的压力,“‘威远’的水,很深。你年纪尚轻,前程远大,把握不住。现在罢手,之前种种,我可以当作没发生。若再执迷不悟……”他冷哼一声,未尽之语在寂静的回廊里回荡,充满寒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