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网游之剑刃舞者 > 第9023章重塑(第1页)

第9023章重塑(第1页)

徐秋来跟着林铮他们一直走,结果不知不觉间,她便走入了一片灵气充沛的天地之中,她惊诧地四周张望,而后便看到了各种萦绕着宝光霞气的神树,其中最大的一棵神树上,还挂着一颗颗像是小孩子一样的果子。

滋溜了一下口水后,徐秋来回过头便望向了林铮和翔舞,却见林铮两人已经在一棵梅花树下坐下,正满脸笑意地看着她。

徐秋来露出了一抹不好意思的神色,旋即低着头便来到了林铮他们面前,继而问道:“不知道两位前辈让我过来。。。。。。

夜深了,城市像一块冷却的铁板,压着无数尚未熄灭的灯火。阿言坐在XG-91地下三层的静语档案室里,面前摊开的是编号S-0872的未归档记录??一个来自西北小镇的女孩,在“童声回廊”匿名投稿了一段音频:她讲述自己被母亲逼迫嫁给四十岁包工头的前夜,翻墙逃出家门,徒步走了七个小时才搭上一辆运煤车。声音干涩、颤抖,却始终没有哭。

他说不出为什么,偏偏是这一条让他反复播放。也许是因为那背景音里呼啸的风,太像他童年蜷缩在防空洞时听过的北境寒流;也许是因为她在结尾轻声说:“我不是想活命,我只是不想死得像个没人爱的东西。”

他调出地理定位,发现信号源早已中断。女孩只上线了六分十七秒,上传完毕便彻底消失。系统标记为“高危失联个体”,自动推送至应急响应队列。可他知道,这种地方,派什么人都晚了。

他闭上眼,把那段音频又听了一遍。这一次,他戴上神经耦合头环,启动Echo-0002协议中的逆向追踪模式??这是非法操作,未经倾诉者授权的精神探查,一旦暴露,足以让他失去所有国际心理伦理委员会的认证资格。但他已经不在乎了。

连接建立的瞬间,世界塌陷成一条尘土飞扬的乡道。远处是低矮的黄土坡,近处是一双磨破的帆布鞋,脚踝肿胀,沾满泥浆。视野晃动剧烈,呼吸急促如风箱。这是她的身体,正在奔跑。

画面断续跳转:

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炕上摆着大红被褥,桌上放着两杯白酒和一张结婚证草稿。母亲坐在门槛上抽烟,说:“你姐嫁了换三万彩礼,你能值五万,争气点。”

凌晨四点,她撬开厨房后窗的木条,爬出去时划破了手臂。

公路上,运煤车司机冲她吹口哨:“小丫头,跑出来的?上车要五十块。”她掏出藏在袜子里的二十元硬币,全部递过去。

然后是漫长的黑夜。车厢颠簸,煤灰扑面,她缩在角落,怀里紧紧抱着一本初中语文课本。封面上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我想考师范,我想当老师。”

阿言的心猛地一揪。

就在那一刻,记忆深处传来一声极细微的震颤??不是来自女孩,而是来自他自己。一段本应被清除的记忆残片,竟因情感共振被唤醒。

他看见八岁的自己,蹲在废墟边缘,手里攥着半截粉笔,在倒塌的教室黑板上写:“长大后我要教书。”身后传来林昭的声音:“傻孩子,现在活着最重要。”那时他们还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只知道对方也是孤儿院里最后一个没被领养的孩子。

原来她写的不是梦想,是遗愿的延续。

阿言猛然摘下头环,额头冷汗涔涔。医疗警报无声闪烁:【记忆溢出风险等级橙色】。他顾不上这些,立刻拨通陈默的加密线路。

“西北甘谷县周边三个镇,查最近一周有没有少女失踪报案,年龄十五到十七,特征:左臂有划伤,随身携带旧课本。”

陈默顿了顿:“你知道这违反了多少条数据保护条例吗?”

“我知道。”阿言声音沙哑,“但如果我们连倾听都要等对方‘合规’才能行动,那我们早就背叛了初衷。”

电话挂断后,他盯着终端屏幕发怔。E-001正自动生成一份趋势报告:【近期高危倾诉中,“教育剥夺”相关关键词上升63%,“婚姻强迫”增幅达89%】。而在地图热力图上,那些红点密集分布的区域,几乎全都远离网络覆盖中心,藏在光纤地图的盲区里。

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他们一直在等待声音主动传来,可对很多人来说,连发出声音的能力都被提前扼杀了。

第二天清晨,阿言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没有投影,没有录音,所有人签了纸质保密协议后才进入会议室。

“我们要改规则。”他说,“不能再被动接收倾诉。从今天起,‘静语网络’不仅要建屋,还要走出去??去那些沉默最厚重的地方。”

计划代号:“拾铃行动”。

目标明确:深入偏远地区中小学、福利机构、边疆村落,以艺术工作坊、心理剧团、流动图书馆等形式入驻,不采集数据,不强制访谈,只创造安全空间,鼓励书写、绘画、歌唱等非语言表达。每场活动结束后,现场焚烧所有稿件,仅保留一句匿名摘录,带回录入“回音录”档案库。

“这不是干预,是播种。”阿言解释,“我们不去治病,也不做调查,只是让孩子们知道??有些话,说出来不会被打,也不会被传出去。”

争议立刻出现。有人担心这会演变成变相传教或文化入侵;有人质疑资源分配是否公平。“我们原本的资金只够维持现有平台运转,”财务主管直言,“再往外扩,恐怕连静语屋的维护都难以为继。”

阿言沉默片刻,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一行字:

**“当一个人不敢说话时,问题不在嘴,而在世界配不上他的声音。”**

“所以,”他转身看着众人,“如果这个世界太危险,那就由我们去造一小片安全的土壤。哪怕只能护住一句话,也值得。”

会议最终通过提案。首批十支“拾铃小队”开始招募志愿者。报名条件极其特殊:必须有过创伤经历并完成自我疗愈者优先;需通过共情能力测试;严禁任何政府或宗教背景关联。

一个月后,第一支队伍抵达云南怒江傈僳族山区的一所寄宿制中学。带队的是曾遭受校园霸凌后抑郁休学两年的美术生李宛,如今她已是《锈喉》画展中最年轻的参展艺术家之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