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童因家中贫困辍学,每日只能蹲在校门外偷听讲课。这天早晨,她照例坐在门槛外,耳朵贴着门缝,忽然感觉有人轻轻拍了拍她的肩。
回头一看,是个衣衫褴褛的老者,怀里抱着一本破旧的《行者录》。
老者将书递给她,说:“识字的人,不该跪着听世界说话。”
女孩接过书,发现扉页上有几行墨迹未干的小字:
>“我不是老师,但我知道,每一个愿意读书的孩子,都是未来的光。
>若有一天你成为大人,请记得:真正的教育,不是教你如何成功,
>而是教会你在黑暗中依然选择诚实。”
当天下午,女孩重返课堂。老师问她为何改变主意,她只说:“有个走路的爷爷告诉我,我还读得动。”
于是,这所小小的学堂多了第一个女生。三年后,她考入京师大学堂,成为全国首位女性经义博士。她在毕业演说中说道:“十年前,我在门口偷听时,以为知识是用来逃离贫穷的工具;现在我才明白,知识是用来照亮别人的火把。”
而这把火,并未止步于此。
多年以后,当她年迈退休,回到故乡办学,某个月圆之夜,她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校门口的石阶上,手里拿着一枚骰子,轻轻摩挲。
她没有惊动他,只是默默取来一件厚袍,披在他肩上。
老人回头笑了笑,声音沙哑:“谢谢你还记得冷是从暖里来的。”
她说:“是你先教会我们相信的。”
老人点点头,起身离去。脚步蹒跚,却坚定如初。
待她次日清晨醒来,发现校园里的水井中浮满了忆莲花瓣,每一片都映出不同的画面:有孩子交出捡到的钱包,有农夫主动让出灌溉水源,有士兵放下武器扶起受伤平民……
而在井壁内侧,不知何时多了一行浅浅刻痕:
**人心若井,投一念善,自有回响。**
与此同时,东海之外,一座孤岛之上。
这里曾是朝廷秘密流放“思想犯”的绝地,终年浓雾笼罩,毒蛇横行。如今却被一群流浪者占据。他们中有被逐出师门的道士,有破产的商人,有逃婚的女子,还有几名曾在战场上亲手斩杀同袍的士兵。
他们原本互不相识,彼此戒备,直到某夜狂风暴雨,一人病重垂危。众人束手无策之时,门外响起敲击声??三下。
门开,无人。
地上只有一碗清水,水中漂着一片忆莲叶。
有人试探性地喂病人喝下,奇迹般退烧苏醒。自此,这群人开始共居共生,开荒种粮,建屋织布,甚至设立议事会,以投票决定大事。
十年过去,这座荒岛竟成了人人平等的乐土。他们不再自称“流放者”,而是称自己为“还乡人”??因为他们终于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每年春分,他们会集体面向大陆方向点燃篝火,摆放一碗清水,静候那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身影。
今年也不例外。
火光照亮海面,忽然之间,远处浪花翻涌,一条由忆莲连接而成的光路自深海浮现,直抵岸边。
一人赤足走来。
依旧是那身破旧蓑衣,依旧沉默寡言。他在人群中走过,逐一注视每个人的双眼,仿佛在确认什么。
最后,他停在一个年轻士兵面前??那人曾在战场屠杀降卒,如今满脸疤痕,终日闭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