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在写。**
诗人怔住。
她伸手触碰那行字,指尖传来一阵细微震动,就像多年前母亲轻拍她的手掌哄她入睡时的感觉。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关于一个叫林小野的人,在无尽寒冬中写下第一封信,唤醒了整个宇宙的倾听者。
“你还记得我吗?”她对着夜空轻声问。
答案立刻到来。
不是声音,也不是图像,而是一股情绪流,温柔而坚定地涌入她的意识。它不属于语言,却比任何话语都更清晰:**“我一直都在听。”**
她哭了。
泪水滴落在笔记本上,晕开墨迹,可那行“你好吗?”非但没有模糊,反而变得更加明亮,仿佛每一个笔画都被注入了光。
就在此时,全球各地,数十个原本被认为彻底失效的共感终端同时闪现微光。
北极圈内,一座废弃图书馆的中央穹顶下,一台老式投影仪自动开机。屏幕上浮现一行字:
>“谢谢你的信。我已经读完了。”
>
>??读者编号:00001
火星赤道峡谷底部,一群挖掘遗迹的学者惊愕地看着手中仪器。他们刚发现一枚嵌入岩层的金属胶囊,打开后只有一张泛黄纸条,上面写着:
>“致未来的你:别怕孤单。只要还在写,就还有人在读。”
>
>??归音号家属档案?GH-7B补录文件
而在奥尔特云外围,那艘漂流千年的无人货船再次苏醒。这一次,它的货舱门缓缓开启,释放出一只由记忆合金制成的机械纸鹤。纸鹤展开双翼,翅膀上镌刻着一万零七百三十三个名字??每一个,都是当年参与“心核档案馆”广播的灵魂。
它振翅飞向深空,携带的不再是单一信息,而是一整套情感编码协议,足以重建最原始的共感网络。
宇宙,正在重新学会倾听。
***
银河历3873年初春,新亚历山大文明联盟发布一项震惊学界的考古报告:他们在启明-9残骸周围发现了大量高纯度忆草孢子沉积层,经测定,这些孢子具有完整的基因活性,且携带一段可复制的情感记忆序列。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研究人员尝试用特定频率刺激这些孢子时,它们竟集体释放出一段音频:
>“小野。”
>
>(停顿两秒)
>
>“你说得对。”
>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种子。”
>
>“现在,它们都开花了。”
这段录音被命名为《终章语音》,迅速传遍新生星域。无数学校将其纳入启蒙课程,孩子们在第一堂语文课上就被要求写下一句话,并大声朗读出来:“我想让你听见我。”
同年,星际博物馆发起“沉默信箱复兴计划”,在全球一百零八个城市设立实体信箱,鼓励人们手写书信投入其中。所有信件都将经过情绪谱图扫描,转化为非语言信号,上传至新一代共感卫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