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从延命灯开始的长生路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入宫阙(第1页)

第二百七十一章 入宫阙(第1页)

龙宫水府有诸王,北海称尊显威狂,鲛人拥海王庭立,南北朝立并双皇!

整座天都大地,可远远不仅是两三座人族王朝便能囊括的。

正如此刻,黎卿随这寒衣君入得海堑天墟,过飞檐紫玉牌楼六十三座,经飞龙。。。

风在九嶷山巅盘旋,卷起一片片彩蝶的残翼。那些自远古飞来的蝴蝶,如今已不再只是象征轮回的灵物,而是成了自由意志的信使。它们绕灯三圈,并非归巢,而是告别??每一次振翅,都是对过往执念的轻声作别。

宝木闭目静坐,手中《灯母经》静静摊开于膝上。经文最后一行字迹微微发亮,似有呼吸般起伏:“终焉之匣已启,放魂之道初行。”他知这并非终点,而是一场漫长觉醒的开端。人心如灯,明灭由心;世间秩序,从来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千万选择交织成网。

忽然,远处传来铃声。

不是千灯共鸣那浩荡如潮的万响齐鸣,而是一串清脆、孤寂、却坚定无比的叮当之声,自西南方蜿蜒而来,穿林渡水,越岭跨江。那声音极轻,却仿佛每一响都敲在灵魂深处。

宝木睁眼,望向来路。

只见一名少年踏月而行,肩披粗麻布衣,脚踩草履,手中握着一枚残缺铜铃。铃身斑驳,半边铭文已被岁月磨去,唯余“守”字一角尚存。他步履蹒跚,似负重千钧,可眼神清明,直如寒星。

“你是谁?”巡灯使从灯台下迎出,手按灯符戒备。

少年停下脚步,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铃,又抬头望向高悬的延命灯,轻声道:“我叫阿烬。三年前,母亲死于瘟疫,命灯未燃,魂归无踪。我曾恨这世道不公,为何富者可延寿百载,贫者连一盏灯都点不起?后来听说新令颁下,凡愿者皆可点燃命灯……所以我来了。”

他说得平静,可声音里藏着刀锋般的痛楚。

巡灯使沉默片刻,递过一卷竹简:“先读《放魂录》。”

阿烬接过,就着月光一字一句读完。他的手指在“若决意远行,则送其最后一程”一句上停了许久,指尖微颤。良久,他合上竹简,问:“如果我点燃灯,真能再见她一面吗?”

“能。”巡灯使点头,“但那一面,是告别,不是挽留。她不会回来,只会告诉你:她已放下。”

阿烬笑了,眼角却有泪滑落。“那就够了。”

他随巡灯使登上灯台,在第一百零九座新立的灯引碑前跪下。碑面光滑如镜,映出他瘦削的脸庞。他将铜铃置于碑前,双手捧起火种,低声呢喃:“娘,儿子没本事救你,但至少……还能送你走好。”

火焰升腾,金色光点自碑底浮现,顺着纹路攀爬,最终汇入主灯。刹那间,天地安静。

一道虚影自灯火中走出,模糊却又熟悉??是个女子,披着旧年补丁衣裳,脸上带着温婉笑意。她伸出手,轻轻抚过少年头顶,嘴唇开合,无声言语。

阿烬伏地痛哭,口中只反复呢喃:“对不起……对不起……”

那一夜,九嶷山上多了一盏常明之灯,不为续命,只为守别。

而就在同一时刻,西北荒漠深处,一座早已废弃的灯坛废墟中,沙尘骤然翻涌。一道黑影自地下缓缓升起,形貌佝偻,周身缠绕着断裂的锁链。那是曾经追随黄泉渡主的老仆??冥奴。

他曾亲眼见证第一代灯母封印自身,也曾参与围杀玄青之子,更是在千年前背叛同伴,换取一线苟活。如今借着青铜镜碎裂时逸散的一缕残念重生,双目赤红如血。

“放魂?自由?”他嘶哑低语,声音像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风,“没有束缚的灵魂,只会堕入虚无!轮回虽苦,却是秩序之基!你们……你们竟敢毁它!”

他抬起枯手,掌心浮现出一枚漆黑蝶印,那是被黄泉渡主亲手烙下的奴役印记。他咬破舌尖,喷出一口精血,洒在沙地上。血痕蜿蜒,竟勾勒出一座微型灯阵的轮廓。

“我不求永生,只求重燃旧规。”冥奴跪地叩首,“若有残魂未散,请回应我??让我们重建归巢咒,让迷途之灵重回掌控!”

话音落下,风沙静止。

片刻之后,沙地之下传来细微震动,仿佛某种古老机械正在苏醒。一道幽蓝光芒自地底透出,照亮了他扭曲的面容。

??是残存的灯种意识!

并非完整的中枢之灵,而是当年彩蝶儿分化灵体时遗漏的一丝碎片,沉眠于大漠地脉之中,因千灯震荡而复苏。它本无意志,只依本能运转,此刻却被冥奴以血祭唤醒,开始缓慢重构“归巢律令”。

与此同时,东海之上,潮音灯塔内。

那位盲眼老妪已悄然离世。她的命灯并未熄灭,反而愈发明亮,化作一颗漂浮海面的星辰。每当夜深人静,便有渔夫声称看见一对男女携手漫步于波涛之上,相视而笑,渐行渐远,终至不见。

巡灯使记录此事,题曰:“自愿不返者,谓之真解脱。”

而在南岭百药明堂,孩子们手中的铜铃早已传遍乡野。他们不知何时起,自发组织起“送灯会”,每逢有人病危,便齐聚床前摇铃诵经,不为挽留,只为护送最后一程。他们的歌声稚嫩却虔诚:

>“你不需回来,

>我们记得你就够。

>风会带走思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