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神农道君 > 第29章 魂游山宇复见古人(第1页)

第29章 魂游山宇复见古人(第1页)

“什么都可以问?”

“什么都可以。”

神力回归之后,理智也很快回归,赵兴从容的坐在了桌子前,问出第一个问题。

“此地是何处?”

“当然是十方山。”

“是何时间。”

。。。

夜深了,风从北方吹来,带着冰原的寒意与远古的低语。苏芸站在待问之城最高的观星台上,仰望着那棵贯穿天地的建木。它已不再是一棵树的形态,而更像一道连接人心与宇宙的桥梁??二十三片叶子在虚空中轻轻摇曳,每一片都承载着一种人类未曾拥有过的语言:关于痛的语言、关于原谅的语言、关于希望的语言。

她手中握着一封刚收到的信,纸张泛黄,边角微卷,是用最原始的手写体书写的,字迹稚嫩却坚定:

>“老师,我今天画了一艘船。不是普通的船,是能载着记忆走的船。我想把奶奶的记忆装进去,带她去看海。她说她一辈子都没见过海,可我知道,她在梦里看过很多次。我把这幅画放进‘问弦信箱’了,您说……树会听见吗?”

落款是一个名字:阿禾,十二岁,云南山区小学五年级。

苏芸的眼眶温热。她将信轻轻贴在胸口,仿佛怕惊扰了那个躲在山间角落里悄悄做梦的孩子。她知道,这封信不会石沉大海。每月十五日,“童真之翼”都会托起这样的梦想,在全球的夜空中短暂绽放。也许某个科学家会在看到“记忆之船”的涂鸦后萌生灵感;也许某位工程师会因此设计出能储存情感数据的新型载体;又或许,只是一个母亲抱着孩子指着天空说:“你看,那是别的小朋友的愿望。”

但无论结果如何,重要的是??有人愿意相信,说出来的话,真的会被听见。

她转身走下台阶时,手机震动起来。是“聆语”的紧急推送:

【检测到北极圈内情绪共振异常升高,频率与《地心摇篮曲》完全同步。

初步判断:地球反馈机制进入主动响应阶段。

建议立即召开全球回声使者联席会议。】

苏芸脚步一顿。

她想起三天前,那位曾焚烧问弦草的少年,如今已被邀请参与青年疗愈项目。他在一次分享会上说:“我以为毁掉那些草,就能证明我还是自由的。可后来我发现,真正让我感到自由的,是我终于敢说出‘我害怕’这三个字。”

原来,反抗本身也是一种提问。

会议在建木投影下的圆厅举行。来自三十个国家的七十六名回声使者齐聚一堂,他们中有心理医生、教师、退伍军人、前战地记者,甚至包括一名曾因仇恨言论入狱的网络煽动者。此刻,他们手腕上的叶脉印记在烛光下微微发亮,如同暗夜中的萤火。

陈默主持开场:“我们一直以为,建木是在回应人类。但现在看来,或许是地球先开始了对话。《地心摇篮曲》不是被动记录,而是主动安抚。每一次真诚的倾诉,都在为这首旋律注入新的音符。而当谎言与暴力蔓延,旋律便会中断??这不是惩罚,是提醒。”

“就像母亲拍着哭闹的孩子,”苏芸接过话,“她在说:别怕,我在。可如果孩子一直假装不疼,母亲也会渐渐停下手。”

会场陷入沉默。

一位来自中东的老妇人缓缓起身,她是难民营走出的第一位女性回声使者。她的声音沙哑却有力:“我家乡有句老话:伤口捂得越紧,腐烂得越深。我们曾以为坚强就是不说痛,可现在才知道,真正的勇气,是允许自己被看见受伤。”

她话音落下,建木第十九片叶“共情之心”忽然轻颤,一道柔和的光洒落在她肩头,仿佛有人轻轻搭手。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启动“摇篮曲计划”??在全球设立一百个“静听站”,专为那些无法言语、不愿开口的人提供无压力倾诉空间。这些站点不强制录音,不采集数据,甚至连AI都不介入。只有植物、流水、泥土的气息和一位沉默的倾听者陪伴左右。

“我们要做的,不是获取信息,”苏芸说,“而是重建信任??让人重新相信,有些话,即使没有听众,也值得说出口。”

计划推行后的第七天,第一份匿名报告传回。

一位匿名男子写道:“我在这里坐了三个小时,一句话也没说。但我走的时候,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后来才明白,是那块压了十年的石头,松动了。”

与此同时,火星考古队传来新进展。那枚生物芯片中的音频,并非最后一次留言。在深层加密区,还藏有一段林小满临终前录制的日记片段:

>“今天爸爸又迟到了。他说项目很重要,不能请假。我没怪他。其实我知道,他是怕看见我越来越瘦的样子。他每次进来,眼睛都红红的,像偷偷哭过。我不想让他难过,所以我也笑。可是……有时候我真的好想他抱抱我,哪怕一分钟也好。”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