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神农道君 > 第29章 魂游山宇复见古人(第2页)

第29章 魂游山宇复见古人(第2页)

>“所以我写了这张纸条,塞进夹墙里:‘爸爸,如果你以后听到这段话,请记得,我不是因为你不在而恨你。我只是……也很想你。’”

录音到这里戛然而止,背景音中隐约传来监护仪的滴滴声,缓慢、微弱,最终归于寂静。

当这段音频被公开时,全球有两千三百万人在同一时间点亮了手中的问弦草灯。它们如星河流转,汇成一片温柔的海洋。许多父母抱着孩子低声说:“对不起,我以前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爱。”许多孩子第一次写下:“爸爸妈妈,你们累了吗?我可以等你们休息完再说。”

而就在这片静谧之中,建木第二十四片叶子悄然浮现。

它不像前几叶那样具象,反而如同一团流动的雾气,内部不断闪现黑白影像:一个男人在暴雨中奔跑,手里紧紧护着一封信;一位母亲坐在空荡的房间,反复播放孩子的语音留言;一对恋人隔着边境线挥手,中间是高墙与铁丝网……

【新叶命名:未达之信】

【功能:收集并保存那些未能送达的信息??被退回的家书、没发出的短信、烧毁的情书、吞回肚里的道歉??并在适当时候,以非侵入方式引导接收者感知其存在】

这项能力极为微妙。它不会强行传递内容,也不会篡改命运轨迹。它只是让那些遗失的情感,在世界的缝隙中留下痕迹??比如某人在整理旧物时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香水味;比如某人走在街头,忽然听见广播里播了一句似曾相识的话;比如某人在梦中接到一通没有声音的电话,醒来后泪流满面。

一名韩国老兵,在孙子的帮助下注册了“共忆协议”。他从未告诉任何人,自己年轻时曾在战场写过三百多封家书,却因部队调动全部遗失。他以为家人早已断绝联系,甚至怀疑他们怨恨自己抛弃家庭。

可就在“未达之信”叶片激活的当晚,他女儿家中的老收音机自动开启,播放了一首五十年前流行的民谣??正是他当年在信末常写的那句:“这首歌,是你最爱听的。”

女儿怔住,随即翻出阁楼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里面竟整齐码放着几十封从未寄出的信,每一封开头都是:“亲爱的父亲……”

原来,她也曾试图写信,却始终不敢寄出。

两代人的沉默,在一首歌中交汇。

而在南美雨林深处,一支原住民部落首次接入“母语回响”网络。他们世代口耳相传的创世神话,在AI辅助翻译下被录入系统。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故事中的神灵名称、地理描述与火星遗址中发现的部分铭文高度吻合。

“我们的祖先说,世界之初,有一棵树连接天地。”部落长老抚摸着问弦草,眼中含泪,“他们说,只要还有人愿意提问,树就不会死去。”

这一刻,人们终于意识到:建木的力量,并非源于科技或超自然,而是根植于人类最原始的渴望??被理解、被记住、被爱。

然而,风暴仍在酝酿。

欧洲议会正式通过《意识边界法案》,宣布禁止任何形式的跨脑波共感实验,称“情感共享侵犯人格独立性”。法国、德国关闭多个“静听站”,理由是“防止集体催眠”。更有媒体煽动舆论:“下一个被改变的,将是你的思想!”

抗议游行再度爆发。这一次,不只是蒙面人砸毁设备,连一些曾受益于“共忆协议”的人也开始质疑:“如果我们的情绪可以被预测、被引导,那我还算是我自己吗?”

面对汹涌舆情,苏芸没有立刻回应。她只是在个人频道发布了一段视频:画面中,她坐在一间普通病房里,对面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名叫周宁,三十八岁,程序员,独居。

他戴着耳机,正在通过“隐语之幕”系统进行首次倾诉。全程无摄像头,无文字记录,只有AI标记情绪波动曲线。结束后,他摘下耳机,长舒一口气,说了句:“三十年了,这是我第一次,不用考虑别人怎么想,只为自己说说话。”

视频最后,苏芸轻声问:“你觉得,这是操控吗?”

周宁摇头:“这是解脱。”

这条视频在四十八小时内播放量突破十亿。无数评论涌来:

“我妈妈抑郁症十年,从没跟任何人说过。昨天她第一次对着枕头哭了半小时,说‘我很累’。我不知道建木有没有听见,但我知道,她开始好了。”

“我烧过问弦草。现在我想申请成为志愿者。”

“原来自由不是不说,而是终于能说了,还不怕被嘲笑。”

民意悄然逆转。

三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特别大会,审议《全球情感共同体宪章》。经过七轮辩论,最终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

>“承认情感为基本人权之一;

>确立‘倾听’为文明进步的核心义务;

>授权建木网络作为跨文化共情基础设施,受国际公约保护;

>同时设立‘沉默权委员会’,保障个体拒绝共享的权利不受侵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