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英在一旁看着,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之前换的种子呢?”
“在这儿呢。”姜河直起身,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解开绳结倒出两把种子,“大哥特意买的大葱和生菜的,这两种长得快,收了就能吃。”
他掂量着种子的分量,眉头微微皱起,“就这两把,大哥在基地供销社换的时候,花了不少积分,咱们得好好种才行。”
说着,他把肉毯菌搬到刚填好的地块边,拿起铁锨挖了几道浅沟,将菌种下去,又细细覆上土。
“先把地养肥点,过两天就把种子撒下去。”他拍了拍手上的土,望着翻整好的土地,眼神里透着点盼头。
等屋外的地都收拾好,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等吃过晚饭,碗筷刚收进厨房,姜树才猛地一拍脑门。
今天光顾着忙活蔓藤的事了,竟把去找姜旺帮忙准备钓鱼和凿冰工具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明天就要出发海市,他们还啥都没准备好呢!
果然,十分钟后,就见韩磊几人就过来了。
“大树,怎么样,这两天找人问了吧?都需要准备些什么?我听说凿冰得用特殊的工具,怕明天再弄赶不及,所以赶紧过来跟你们合计着准备。”
姜树正被问得语塞,里屋的姜老爷子听见动静,拄着杖走出来:“咳咳慌啥,现在就让他来一趟不就成了?”说着便吩咐姜树,“去,把你旺叔请来,就说让他帮帮忙。”
姜树应声跑出去,没多久就把姜旺拉了回来。
姜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手局促地揣在袖管里,进门时头埋得低低的,眼睛只敢盯着脚下的青砖,不敢四处乱看。
屋里烧着火,暖意融融,墙上挂着些颜色艳丽的变异生物做成的饰品。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松香——这一切都让他觉得,姜家的屋子像是另一个世界,暖和又安稳,让他浑身都有些不自在。
“阿旺,别拘谨,坐。”姜老爷子笑着指了指板凳,“他们几个明天要去海市,听说得凿冰钓鱼,你给讲讲该咋弄工具。”
其实昨天姜旺简略给姜树兄弟两说过,但当时两人尽专研捞鱼和钓鱼技巧去了,对工具的制作没这么仔细。
姜旺这才抬起头,脸有点红,声音也低:“二叔,这不难……凿冰的话,得弄个冰镩子,钓鱼得做冰钓竿。”他说着,拿起桌上的一根粗铁条,“冰镩子得用实心铁条,一头烧红了砸成三棱尖,另一头弯个把手,淬火后就结实了。”
姜树说,“这个简单,我们会弄。”
姜旺闻言,又教众人做冰钓竿:“钓鱼的话,得弄根两米长的细竹竿,梢头绑上结实的线,线长比水深多两米就行。钩子用大号的,挂点吃的上去当饵。”
他似乎想示范一遍,苦于手上没工具。
许娜见状,连忙拿起一旁的剪刀剪线递过去。
姜旺来的时候带了一些以前收集过的韧性极好十分适合当鱼钩的树枝,他拿到剪刀将树枝掰弯成几个小坠,“这树枝做成的坠能让饵沉底,还能感觉到鱼咬钩。”
姜树和韩磊几人听得认真,姜家没有竹竿,他们那正好有,便让阿松阿宽几人回去拿了材料跟着做。
随后,姜旺又手把手教他们打磨铁镩的尖,调整竹竿的弧度,连绑钩的结都演示了好几遍。“冰镩子至少做两把,轮流凿才省力。钓竿多做几根,能同时下钩。”他叮嘱着,又想起什么,“对了,还得弄个破冰锥,万一冰面冻得太硬,先用锥子凿个小坑,再用镩子扩。”
一整晚,大家分工合作,有人打铁镩子,有人削竹竿绑线,有人找铁皮做装鱼的小桶。
姜老太太煮了生姜糖水端过来,让他们歇口气再弄。
姜旺捧着糖水碗,看着满屋子忙碌的身影,心里有种奇异的满足,只觉得手里的工具也变得有了分量。
一直忙到后半夜,众人才堪堪把东西准备好。
四把冰镩、六根冰钓竿绑得整整齐齐,连破冰锥、装鱼桶都准备妥当。
姜家得到消息后就报了名,最后也没动用关系,得了五个名额。
众人商量之下,让了一个名额给牛大力,姜家则派姜枝兄妹、姜文和吴秀去。
之所以让吴秀去,也是因为怕到时在那边和人产生摩擦纷争,有个能吵架的人在,能省事很多。
这一晚,姜家的院子里灯火亮到很晚,空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兴奋。
这次出行危险程度并不高。
一来,岸边的冰层厚实坚硬,像一道稳固的天然屏障,将深海里可能潜藏的未知危险牢牢隔在外面;二来,众人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沿岸区域,打捞的也多是些在浅海活动的变异生物,这些生物虽然形态有异,但攻击性并不强,应对起来并不算棘手。
因此众人对这次的海市之行十分期待。
一整个晚上,众人都围着这次海市之行讨论着,从该带的工具聊到可能遇上的新奇生物,再到捞上来的东西该怎么处理。
姜树和姜文凑在一块儿,手指在地上画着圈,嘴里念叨着海边的冰面该有多厚,又数着听过的那些海鱼名字,你一句我一句,说得挺热乎。
韩磊他们几个也凑在一起琢磨着等捞了鱼,生上火炖锅热汤,大冷天里喝着该多舒坦,说着说着,都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