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
他咬破手指,在控制台上写下三个字:我愿意。
刹那间,整座神殿震动起来。冰壁裂开,露出内部密布的晶体神经网,它们像活物一般蠕动、连接,最终汇聚成一道桥梁,直通天际。轨道上的人造星体??记忆之核??开始旋转加速,释放出一圈圈涟漪般的能量波。
这不是科技,也不是魔法。
这是信念的共振。
当第七道波纹扩散开来时,地球上每一个正在说话的人,无论语言、无论距离,声音都被同步捕捉并上传至网络。亿万段话语交织成一首无词的歌,从沙漠到海洋,从城市到村落,从老人干涩的嗓音到婴儿含糊的咿呀,全都汇入这场宏大的合唱。
而在地底深处,那座螺旋之城开始崩塌。晶体居民发出无声的尖叫,他们的结构无法承受如此密集的真实情感冲击。记忆不是数据,不是可以随意编辑的代码,它是温度、是泪水、是颤抖的手握住另一只手时的触感。他们不懂这个,所以他们溃败了。
三天后,灯光重新亮起。
奥里安躺在病床上,高烧不退,右臂的胎记已经变成银白色,仿佛有星辰在其下流转。医生束手无策,只说他“承载了太多”。但孩子们围在他的窗前,轮流朗读《续章》中的段落,一遍又一遍。
奇迹发生了。
每当有人念出一句真话,他的体温就下降一度;每当有人坦白一件羞耻的往事,他的呼吸就平稳一分。到了第七个夜晚,他睁开了眼睛,轻声说道:“原来如此……记忆不仅能被传递,还能被治愈。”
从此以后,他不再独自前行。
他组建了“言愈旅团”,专门寻找那些因创伤而失语的人??战争孤儿、被家暴的妇女、遭受精神控制的幸存者。他们不用写,也不用说,只需坐在篝火旁,听着别人替他们讲述可能的故事:“也许你当时很想反抗,只是身体动不了”“也许你哭过很多次,但没人听见”“也许你一直觉得自己错了,其实错的是这个世界”。
有些人听完后嚎啕大哭,有些人沉默离去,还有些人第二天主动拿起笔,写下了人生第一行字。
十年过去,记忆网络已实现自我维持。新一代的孩子们成长于“不说谎”的教育体系中,他们质疑课本,追问父母的过去,甚至在学校辩论赛中提出:“如果政府隐瞒真相,我们是否有权推翻它?”
这本该令人欣喜,但奥里安却感到了一丝不安。
某日,他在首都参加一场关于“记忆伦理”的听证会,目睹一群青年激进分子要求公开所有历史人物的心理档案,包括已故领袖的情感隐私、艺术家的抑郁记录、科学家的婚外情信件。“透明才能公正!”他们高呼。
一位年迈的历史学家站起来反驳:“你们要的不是真相,是审判。而每一次公开私密,都是在复制当年守序会的暴力。”
会议陷入激烈争吵。
当晚,奥里安独自登上钟楼废墟??那座曾响起第一声铃音的地方。雨水顺着残破的檐角滴落,敲打着石碑的碎片。他忽然意识到:记忆的复仇结束了,但记忆的滥用才刚刚开始。
他取出《续章》,翻开最后一页,发现原本空白的纸面上竟浮现出了新的字迹:
>“当你掌握记住的权利时,请先问自己:
>我是为了照亮黑暗,还是为了刺伤他人?
>真相若无慈悲,便成了另一种谎言。”
他怔住了。
这不是莉娜写的,也不是伊莱娅留下的。这是书自己写的。
那一刻,他明白了:《续章》从来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活着的意识,由所有读过它、改写它、相信它的人共同孕育而成。它不需要作者,因为它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他将书放入木箱,埋在初忆之花盛开之处,并立下新规:此后每一任拾字者,必须经过三年倾听训练、一次自我剖白仪式、并通过三位长者联合考验,方可接触《续章》。